齊魯晚報:一千句狠話比不上一次務實監(jiān)管
來源:大眾網(wǎng)-齊魯晚報2013年5月17日【評論0條】字號:T|T
□王聃
食品安全是個焦點問題,不斷曝光的負面消息讓人憂心忡忡。我們或許太需要某些堅定的公共表態(tài),這不僅是在給謀食者以看得見的希望,也是在表明,監(jiān)管者并未成為那個“裝睡的人”。
16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召開專題行動新聞發(fā)布會,介紹總局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行動的總體部署和具體安排。該局規(guī)劃財務司負責人王小巖指出,目前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問題十分突出,要讓那些為了謀財不惜害命的人傾家蕩產(chǎn)、人頭落地。
按照王小巖的說法,呼吁讓食品安全領域的“謀財害命”者人頭落地,是治理中的“霹靂手段菩薩心腸”,這事實上也是在重申另一個常識:當前的食品安全治理亟須重典。因為它對應的不是單發(fā)與偶然的事件,而是觀察者所指出的“互傷害型社會”。從生產(chǎn)、流通到最后的消費終端,食品安全風險幾乎貫穿于此種現(xiàn)實鏈條中,一些不安全食品的生產(chǎn)者同時又被其他的同類非法者所傷害,彌漫在整個社會空間里的,已是對此普遍的不信任與恐懼感。于這般不堪前提下,重申重典治理,也是在呼吁用法規(guī)最大程度消弭人性過度逐利的弱點,當屬必要。
值得商榷的是,整治食品安全問題就真的一定要讓某些人“傾家蕩產(chǎn)、人頭落地”嗎?類似的話語固然說者激昂聽者解恨,但在現(xiàn)代的法治社會里,卻很難稱得上是“非常正確”的。應該說,當前我國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機構設置與法規(guī)制定都是足夠齊備的。不僅有機構改革之后的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還有包括《食品安全法》從頂層設計到地方細則的系列法規(guī),最近兩高又出臺了辦理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相關司法解釋。現(xiàn)實中所有食品不安全情形之治理與威懾力的形成,仔細推敲來,其實都有章可循,主管部門只需依法治理嚴格執(zhí)法即可,“刀刀見血”的話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