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租車醞釀漲價,公眾的不滿集中發泄到出租車運營公司身上。長期以來,這些運營公司被看成從出租車服務不佳到的哥收入偏低的“萬惡之源”,不消除這個問題,輿論關于出租車的爭論將長期混亂不清。
輿論普遍認為出租車運營公司獲得了“暴利”,它們是的哥的“盤剝者”,也是乘客利益的“掠奪者”。在對它們的批判上,乘客、的哥以及媒體組成了聯盟,而政府形象受到了運營公司名聲很差的牽連。
運營公司是否真的獲得了“暴利”呢?回答這個問題難,關鍵是沒有參照標準。出租車運營公司斷然否認這種指控,認為在對的哥服務成本每年都實際增加的情況下,不漲份錢意味著公司運營壓力越來越大,份錢毫無下降的空間。
但公眾也有公眾的道理。出租車運營不是得到充分市場競爭的行業,它有國家的市場準入,而且大多數出租車公司的運營權也未經過公開競標,這樣的運營權實際是“壟斷”的。在這種情況下,出租車運營公司的利潤都是政府“送”給它們的,而不是它們自己通過拼服務“掙”來的。社會因此有權利將它們的利潤壓到最低。
還有一些人將出租車運營公司的“背景”神秘化,各種各樣的故事由此傳出。
從常識來說,份錢是出租車運營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它們如果長時間不漲,其所謂“暴利”很難形成或維持。但問題是,出租車公司的運營情況并非透明,政府也缺少對這些爭議一錘定音的公信力,這個問題顯然屬于“說不清”的那一類。
更為嚴重的是,出租車的公眾接觸面很廣,每一個司機又都是同一種抱怨的擴散喇叭,他們相對于出租車公司的弱勢得到公眾的天然同情。當漲價動議出現時,消費者的不滿涌起,它們不往出租車公司的頭上落,就要往政府的頭上落。
將出租車運營公司進一步同市場上的普通公司區分開,這很可能是中國各大城市出租車行業改革的必由之路。隨著中國人工成本的增加和燃油價格的上漲,出租車價格今后再漲的可能性很難排除,出租車公司這個“說不清”的中間環節必須擁有“說得清”的能力。
中國的出租車行業關系千家萬戶,在歐美發達國家它的服務層級較高,但在中國,它實際被更多看成“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如果不是這樣,出租車漲價就不需要舉行聽證會。因此,出租車公司應當是什么性質的,它們的贏利空間究竟多大才合適,公眾的意見必須參與其中。
只要出租車的服務對象保持當前的大眾性,并且延續當前的市場準入,我們認為,出租車公司朝著非營利機構的方向發展將很難避免。公眾意見的壓力將一輪接一輪涌來,政府早做這樣的籌劃就早主動,照目前這樣拖下去,這個行業將是不同利益和情緒沖突的持續焦點。
在普通出租車之外,中心城市可以考慮成立完全市場化的高服務價格出租車公司,最終形成出租車服務市場的分層。
在目前條件下,出租車每一次漲價都將是一場“亂仗”,結果是消費者不滿意,出租車公司不滿意,的哥也未必滿意,而政府要用它公信力的進一步受損為所有這些不滿意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