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昊 實習生 吳玉橋
本賽季開賽至今,魯能中超和亞冠的比賽加起來已經踢了10場,在這10場比賽里,魯能的戰績是4勝1平5負。球隊贏球的方式都是用進攻來決定了比賽的走勢,而球隊輸球和打平的方式卻是種類繁多,各不相同。都說是十全十美,但是這十場的比賽,讓人看了都是各種揪心。
順境不會踢
可以說,看魯能本賽季的球隨時都提著個心、吊著個膽,還不知道什么原因,球隊就突然短路,猝死也在一念之間。當球隊局面占優的時候,本以為能夠控制住局面,將節奏掌握在自己手中,讓比賽導向有利于本隊的方向發展。可偏偏在這個時候,魯能來一個180度大轉彎,不僅自己沒能繼續擴大優勢,反而將主動權拱手相讓,給對手以可乘之機。
中超聯賽第3輪,魯能客場打遼寧,在第15分鐘,魯能前場打出精妙配合,由張文釗打入一粒進球,魯能1:0領先。但是在領先之后,球隊沒有掌控比賽節奏,反而讓對手在上半場補時階段扳平比分。下半場開場不久,阿洛打入點球,魯能再次取得領先。而球隊又一次集體球場“神游”,沒過多久就被遼寧又一次追平比分,而在后面的比賽中更是被對手屢屢打出反擊,最后遭遇讀秒絕殺。
無獨有偶,在主場對陣柏太陽神的亞冠出線生死戰中,魯能開場3分鐘就由王永珀率先打入一球,取得了夢幻般的開局。而接下來的比賽,魯能就和變了個人一樣,全隊突然沒有了進攻節奏,防守更是送出了失誤“帽子戲法”,讓對手不僅緩過了勁兒來,而且瞬間建立起了比分上的優勢。而下半場與上半場如出一轍,魯能隊先進球,然后再被對手追平。球隊領先的時候沒有了控制力,優勢沒辦法轉化成勝勢,丟球也隨之而來。
而在主場踢全北的比賽里,球隊在上半場控球占據絕對的優勢,一度將對方壓在半場,但對方還是在半場取得一球領先。當下半場魯能扳平比分后,球隊本應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可是全北沒有給魯能機會,接連進了三個球,讓球隊瞬間崩盤,1:4又是一個亞冠慘案。在這樣的比賽中,魯能都是在坐擁大好河山之時,白白讓對手翻過頭來一記回馬槍刺中致命部位。
逆境不放心
開賽10場比賽里,與魯能關聯度最高的一個詞莫過于“絕殺”,但是魯能每每都是“受傷害”的一方。10場比賽4場被對手在最后時刻絕殺,這樣的劇情都能拍成連續劇了,劇本只需要簡單的復制粘貼即可。
一場被絕殺是偶然,兩場被絕殺也姑且當作是點兒背,那么連續兩次遭遇背靠背雙絕殺又算什么呢?3月13日客戰遼寧,隨后3月17日客戰柏太陽神,球隊雙線被絕殺,還都是最后階段補時讀秒之時;4月12日主場打富力,4月17日主場對天津,球隊又是連續兩個主場遭絕殺,而這樣的效率也確實是高。
4場比賽被絕殺這應經不能用偶然來解釋了,這里面的必然因素是值得考慮的。球隊每當面臨不利局面之時,魯能采用的方式并不是穩固后防的前提下發動進攻,而選擇的是更為激進的方式,繼續不斷地加強進攻,通過換人,妄圖用進攻解決問題,但是這樣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必殺”。前場進得多,但后場丟得更多。
這與庫卡一直在強調的對于進攻足球的崇尚不無關系,這也就導致了攻守失衡更加的嚴重。大舉進攻的同時,其實是將自己本就羸弱的后防線拆得更加支離破碎,對手的反擊只要打到魯能的腹地就能造成威脅,自然進球也就不在話下。打天津的比賽中,庫卡的三個換人全部釋放的是加強進攻的信號,上半場張文釗替下李微,用邊鋒替下后腰;下半場用金敬道換下王彤,直接改打3后衛;最后一個換人用韓鵬換下劉彬彬,更是出現了雙中鋒的配置,一味強調進攻完全不顧防守,后果只能是自食苦果。看看現在的大雷,以往的霸氣,已經被消磨掉了許多,這并不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