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經常咳喘,俞翠華這時就要給母親捶背。

  “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說起自己的養女,梁秀娟忍不住說這么一句,兩個兒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殘疾,為了有一個健康的孩子,24年前,她從別人家領養了一個女孩。

  從2006年冬天丈夫去世,自己也常年體弱多病,家里的重擔落到梁秀娟15歲女兒俞翠華的身上。9年來,俞翠華一邊打工一邊照料病重的母親和兩個哥哥,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撐起整個家庭。 

  文/片 本報記者 宋祖鋒                 

  15歲就打工,每月300元工資一分都不舍得花

  19日,記者來到位于即墨市龍泉街道梁家屯村俞翠華的家里,在一座收拾得非常干凈的農家小院里,俞翠華的兩個哥哥正在大水盆里淘麥子,俞翠華正坐在炕頭給母親捶背,母親的鼻孔上一直插著吸氧管。 

  “我媽媽剛出院,現在身體感覺還可以。”俞翠華一邊捶背一邊說,4月20日,母親因為支氣管擴張并感染,導致呼吸、心臟衰竭住進了醫院,經過20多天的 治療后病情稍微好轉后才回到家中。俞翠華告訴記者,這次母親治病花的5萬多元都是跟親戚朋友借的錢,有的親戚因為看到她家的實際情況后都不愿意再借錢給 她。  2006年冬天,俞翠華的父親去世后,15歲的俞翠華正上初三。家里沒了頂梁柱經濟條件十分困難,第二年初中畢業后,俞翠華就來到村附近的一個服 裝廠打工,為的就是能夠掙錢的同時方便照料母親和兩個哥哥,雖然每月工資只有300余元,但是俞翠華從不舍得花一分錢,每月工資都會如數交給母親。9年 來,母親每次住院都是俞翠華陪床,母親病重的時候根本不能下床,除了洗衣做飯,俞翠華每天還要給母親端尿盆、捶背。65歲的母親梁秀娟說,她自己常年體弱 多病需要花錢治療,家里已經欠下許多外債,家里除了靠種兩畝地,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女兒打工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