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轉型升級·香港博覽”在濟南揭幕,近200家、遍及20多個行業的香港服務業代表及機構云集于此。面對經濟新常態,魯企應該向香港學習什么?來自香港的服務業企業很樂意給出他們的建議。
從1500元到15萬元——
香港設計師再造“上海”表
在香港,除了傳統的工業設計師、服裝設計師,還有品牌顧問設計師,李永銓設計有限公司創作總監李永銓就是其中一位。
把1500元的“上海”牌手表變成15萬元的高檔商品,是李永銓的得意之作。“上海”表1955年就賣到60元/塊,相當于當時兩三個月工資。而到幾年前,雖提到1500元/塊,但與國際名表價格差距很大。
他引進國外陀飛輪技術,再用名貴材質重新包裝“上海”表,使其向收藏品靠攏,產品價值隨之提高。與之相配合,行銷推陳出新,將“上海”牌第一塊陀飛輪手表在高級市場拍賣,最終拍到50萬元。
他說,山東制造業發達,然而卻出現商品成本價差不多、零售價卻有天壤之別的現象,原因關鍵就在品牌。越來越多內地企業意識到要創造更高端品牌,不少到香港找他合作,將中端品牌打造成高端品牌。但往往忽略品牌的核心要素,忽略價值重塑,以為提高價格就會擁有高端市場。當發現消費者越來越少,又以降價來挽回,導致中國高端品牌很難占據國際高端市場。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