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專車洗白,與出租車分享市場
“現在的工作節奏和狀態越來越像出租車,但是相對于出租車那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專車公司用互聯網管理司機,相對而言比較人性化。”何云說。今年1月8日,交通運輸部對“專車”的肯定為何云吃下一顆定心丸,他開的專車隸屬于租賃公司,不同于掛靠的私家車,不用擔心被查扣,但因為專車平臺上依然有大量的私家車混跡其中,也導致現在的專車處于半黑半白的尷尬境地。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監管者也需要針對各類專車建立核準、準入機制,規范市場上已有的合規專車,放手讓正規專車去奪取黑車所占領的市場份額。今年3月份,記者與何云交流的時候,他對專車非常有信心,認為開專車是一個可以長期從事的職業,短短的兩個月之后,因為收入和工作狀態不斷下降,何云已經沒有了當時的心態。因為5月19日, “滴滴快車”登陸濟南市場,價格甚至低過了出租車,更別說專車了,原先進入滴滴平臺的專車價格不能低于15萬元,現在其門檻越來越低,10萬8萬的車輛都可加入,滴滴也對快車不收平臺使用費,平臺內混跡了大量私家車。
可以說,專車的出現在改變民眾出行方式的同時,沖擊了傳統出租車固化的利益關系,肯定會遭到利益集團的反撲,何云這半年起起伏伏的遭遇也是必然。
就像厭倦了當時出租車行業一樣,何云說,因為現在專車司機收入無法穩定,越來越多的專車司機離開了專車行業。“現在專車不黑不白,如果有更加合適的工作,我可能馬上走!”何云說,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出臺政策,給專車一個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