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另有“魏某正”、“趙某”和“張某輝”身份證在替考組織成員身上發現,但目前暫未發現上述三人準考證。鄆城縣教育局調查發現,魏某正原系鄆城一中高二學生,“去年10月9號自稱因皮膚病開始長期請假,至今未返校,目前已自動退學”;趙某亦為鄆城一中高二學生,“6月3日高考放假后,學校和他家長聯系不上”;張某輝為鄆城縣實驗中學高二學生,“3號放假至今在家”。張某輝本人稱,他大約于半年多前丟失身份證,一直未掛失。

  知情人稱有老師找優秀學生替考

  至此,根據準考證及身份證信息,已有6人被確認來自鄆城縣。根據鄆城縣教育局負責人的通報,新京報記者發現,除蘇某豪未查詢到學籍信息外,其余5人均為高二在讀生,3人來自鄆城一中,2人來自鄆城縣實驗中學。

  一名目前正讀研究生的知情人昨日告訴新京報記者,其當年在鄆城一中就讀高二時,老師曾找其替考。

  上述知情人稱,當時老師都是私下單獨找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跟我們說去外地考,真實體驗一下高考感覺,給幾百塊錢”。其稱,當時“覺得這事不大對,怕出事自己前途就沒了,最后把錢退回去拒絕了”。

  在2008年的甘肅天水高考替考事件中,16名替考者大部分是高二學生,都來自山東省陽谷縣第一中學。陽谷縣距離鄆城縣僅5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