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受關注的濟青高速公路北線擴容工程本月底就將正式動工,這條已經嚴重“超負荷”的線路若不分流車輛,“收窄”后肯定將堵成“一鍋粥”。為解決這一緊迫問題,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已向省里有關部門建議,施工期間調整濟青南北線收費標準,實行“北升南降”,引導更多車輛走濟青南線,緩解北線巨大的通行壓力。
◎“南北”反差南線利用率不足兩成北線“超載”一半多
作為省內第一條高速公路,途經濟南、濱州、淄博、濰坊、青島五市的濟青北線,以濰河橋為界設計車流量,濟南至濰坊段與濰坊至青島段設計車流量分別為5.5萬與4.1萬車次/日(車流量單位,下同)。與之相比,修建于2007年的濟青南線,設計車流量要高出許多,達到7.4萬。換句話說,按照設計者的想法,濟青南線應該比北線承擔更多車流通行任務。
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目前,濟青北線濟南至濰坊段實際車流量已達8.4萬,濰坊至青島段為6.6萬,分別超負荷52.7%和60.9%。濟青北線“熱鬧鬧”,濟青南線卻是“靜悄悄”,實際車流量僅為1.4萬,資源利用率僅為19%。
“修建濟青南線的目的原本就是為了減輕濟青北線通行壓力,目前來看并未實現”,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高速”)相關專家表示。◎原因解析大貨車濟青間跑一趟走南線多花300元油錢
同樣是省內東西干線高速公路,同樣是連接濟南與青島兩大核心城市,為何濟青高速北線與南線通行量“冰火兩重天”呢?
據山東高速相關專家分析,造成濟青高速“南冷北熱”的原因比較復雜,地理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濟青北線途經的濱州、淄博、濰坊等地區工業相對發達,對各種物資的需求量大,公路貨運量能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特別是濟青北線修建較早,很多地市據此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像濟南以濟青北線零點立交為半徑打造物流產業鏈,已經發展成為全省的物流中心。
反觀濟青南線,沿線山區縣市較多,經濟相對落后,遇到節假日等情況小汽車還算多一些,大貨車就比較少了。
此外,沿途地形也是制約大貨車選擇濟青南線的重要原因。濟青南線沿線多山地、隧道,上下坡多,大車還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去年11月15日山東高速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47%的大貨車司機因“爬坡費用”原因棄走濟青南線,另有28%的司機因“易疲勞、下坡容易出事故”原因棄走。
據山東高速統計,282公里的濟青北線與295公里的濟青南線雖然距離差不多,但是跑一趟大貨車,南線要比北線多花300元左右的油費。◎形勢緊迫北線“逢節必堵”不分流或“癱瘓”
號稱“省內最繁忙高速公路”的濟青北線已超負荷運轉多年,其低效通行能力早已為廣大車主詬病。據測算,設計時速120公里的濟青北線目前平均時速已降至80公里/小時。此外,巨大的車流量導致交通事故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