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1119.09萬畝
“靠天吃飯”的老把式,眼瞅著花生要絕產

8月3日上午,山亭區店子鎮尚河村。
通往村里的道路兩側種滿了花生,此時的花生葉子有的已經發黃,在地勢相對高一些的地里,有的葉子則已經枯萎了。村民王大爺說,今年的旱情比往年要厲害的多,往年也旱但是沒有今年這么厲害,時間這么長。村里種的花生,地勢較低的,還能用河水澆灌,地勢高的,尤其是半山腰上的已經有些旱死了,花生秧一碰就碎。

7月30日,這里也迎來了一場降雨,村民張大爺說,之前一個多月沒下雨,這場大雨讓部分花生開始恢復生長,但是旱死的就沒辦法了,如果緩不過來,這花生就算白種了,更別說收成了。
8月3日下午,淄博市淄川區寨里鎮葫蘆臺村,61歲的李樹慶頂著烈日到地里看自家莊稼的長成,他一邊看看天,一邊擦著汗,看著山溝里枯死的果樹,一個勁兒的嘆氣。

“一家四口人住在山村里種地,還是改不了‘靠天吃飯’的老規。”李樹慶給大眾網記者指著山溝里一座廢舊的磚瓦房說:“看了嗎,那是1998年軍民共建的機井屋,因為干旱現在都廢棄了。我們的吃水也只能靠太河水庫引水干渠‘萬米山洞’的供給。” 接著,李樹慶又指著山對面枯死的楊樹說:“看了嗎?樹都枯死了。2008年至2009年期間,政府在這片山地里搞百畝核桃園基地,到現在存活下來核桃樹的寥寥無幾,關鍵是太干旱了。”
說到干旱的后果,李樹慶給大眾網記者大體算了算賬:“我們家四口人,總共四畝七的地,前年雨水充沛,收成有9成,像今年這樣,估計能有7成收成就不錯了。”
8月2日,泰安寧陽縣鄉飲村,這里的旱情較為嚴重。村民曹傳福老人一見到大眾網記者,就打開了話匣子,“我們這兒就是靠天吃飯,下點雨莊稼就有點兒收成,不下雨也沒辦法。”曹傳福說,這里的地質特殊,地下土壤沒有蓄水能力,打井打到地下四五米的地方有點兒水,再往下打不但不出水,還吸水。這種特殊的地質條件使得當地無法使用機井灌溉,只能自己開溝挖井蓄水。
說著,老人帶我們來到了大隊唯一的一口蓄水井前。此時,井里的水不足三十厘米,井底的石頭足以露出水面。“有的地方是挖了干渠,引用月牙河水庫的水,但是干渠不經過我們這兒。我們只能自己蓄水,下雨天蓄水溝有水就能澆地,沒水就只能旱著。”
“老把式”們“靠天吃飯”,沒有雨,就沒了“天”。山東省氣象局的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30日,全省降雨量為244毫米,比歷年同期相比少了36.5%。從6月1日起,山東省進入為期4個月的汛期。6月1日6時至7月31日14時,全省平均降雨量163.5毫米 ,比歷年同期偏少41.6% ,較去年同期偏少13.8%。7月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98.3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49.5% ,比去年同期偏少21.5%。
8月3日,大眾網記者從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農業旱情動態統計表》看到,截至7月30日,山東作物受旱面積1119.09萬畝,今年山東汛期降水量較歷年同期偏少,并且降雨時空分布極不均勻,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夏伏旱。
來自幾地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下旬,泰安市農作物受災面積26.87千公頃,成災面積17.10千公頃,絕收面積0.793千公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482萬元,其中農作物直接經濟損失1624.6萬元;威海市受旱面積近80萬畝,經過7月下旬的幾次降雨,全市玉米、花生達到輕旱的面積減至15萬畝;濰坊農作物受災為26萬畝;濱州全市農作物重旱面積70余萬畝,輕旱面積135萬余畝,受旱災比較嚴重的沾化區,全區玉米受災面積32.16萬畝,其中重災面積16.14萬畝,絕收面積12.80;棉花受災面積33.56萬畝,其中重災16.99萬畝,絕收面積0.8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