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名師交換,薄弱初中的學生也能享受實驗中學的老師

  今年9月,山東省實驗中學對參與濟南市交流輪崗的教師進行了公示,有分別來自濟南十一中、濟南三中、濟南一中和濟南回民中學的5名教師將在省實驗進行交流,同時,省實驗中學也派出5名教師到這些學校任教。

  此次從省實驗交流到濟南第十一中學的省級特級教師邵麗云有著30多年的教齡,多項名譽加身的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高中數學名師,而這也不是邵麗云第一次參與跨校交流了。在此前交流到濟南七中時,因為教學環境的差異還一度讓她面臨著不會教的尷尬。

  “古人說要‘因材施教’,現在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必須調整教學方法和理念,去適應學生。”邵麗云說,在濟南七中交流的兩年里,她擔任了教研課題組組長,其他老師也經常來聽她的示范課“取經”,而她也不斷在濟南七中老師身上汲取營養。正是在這種良性互動中,學生的成績提高了,老師們也掌握了更多的教學方法。

  濟南市名師跨校交流早在2011年9月就已啟動,全市1148名符合交流條件的獲市級以上榮譽稱號教師全部進行了交換,2014年秋季學期又有2089名各類教師進行了交流輪崗,一改以往名師“一校所有”的“壟斷”格局,校際間師資力量日趨均衡。

  通過名師交流,學校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改善了整個教育生態,優質學校沒有受到損害,相對薄弱的學校卻有了很大的提升。根據濟南市教育局印發的《關于開展特級教師、名優教師、教學能手跨校交流的實施意見》,交流教師要互派任教,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輸出一位名師的同時,薄弱學校相應派出一名骨干教師補充到優質學校進修、提升,最大程度避免名師交換對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通過設立名師工作室、開展聯合教研等方式,輻射帶動、互相影響,實現了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弱者變強、強者更強的雙贏局面。

  在教育管理上,濟南還通過名校托管、教育集團、城鄉聯盟等形式,全面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實現了校際間的多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