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外開放度。推進濟南、青島海關業務一體化,首創“屬地申報、授權放行”通關模式,針對大宗進口貨物推出“快捷轉關”模式。充分發揮濟南綜合保稅區的橋頭堡作用,推動與青島港實現“區港聯動”,依托完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設中韓大宗商品展示交易集散中心,籌劃建設韓國空港產業園,打造中韓自貿區濟南先行示范區。
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濟南健全服務體系和管理機制,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建設,鼓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業務試點,支持企業借助第三方跨境電子交易平臺開展跨境商務,積極爭取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濟南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研究制定該市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行動方案,引導優勢企業在能源、高新技術、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境外投資合作。1-8月份,全市新設境外投資項目33個,協議投資額4.8億美元,增長6.6%;中方實際投資3.8億美元,增長163.9%。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5.6億美元,增長25.6%,外派勞務5495人。
以民生改善為根本,優環境促消費
濟南市積極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加大重點領域消費促進力度,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加快推進經濟發展綠色化,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高水平社會保障體系。
一轉職能,為進一步發揮微觀主體作用、提振市場信心,按照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的原則,濟南從投資拉動、擴大消費、提振出口、促進雙創、財金保障5各方面,制定實施關于穩定增長促進發展的50條政策措施,得到了基層的高度評價。近期,市政府又出臺了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全市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的28條意見。
二增活力,全市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完成,行政審批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已向社會公布。全面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上半年新登記市場主體5.1萬戶,民間投資比重達到65.4%,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新設立企業發放“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全面實行。
三保民生,上半年,濟南財政用于民生和社會重點事業支出的比重達到7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其中城鎮增長7.9%,農村增長9.6%。新增城鎮就業8.9萬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3.6萬人,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88.6%和68.9%,城鎮登記失業率2.1%。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連續十年上調。幫扶解困工作成效顯著,44戶困難企業累計發放幫扶解困資金12.2億元,惠及職工2.9萬人。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22066套,基本建成3043套,完成全年任務的51.3%和46.2%,教育、醫療、養老等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18件民生實事中,開辦“家庭電視老年大學”、打造智能化交通管理平臺2件已經完成。
四促創業,濟南推進市級創業大學、縣市區創業學院以及創業型街道、創業型社區建設,提升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功能,為4家入駐企業融資近1500萬元。從7月1日起,營業執照注冊日期為2014年7月1日以后、正常經營1年以上個體工商戶一次性創業補貼由1000元提高到3000元,入駐市級創業孵化基地房租補貼由每年1000元提高到2000元。
五優環境。濟南市的國家衛生城市創建順利通過國家技術評估,水生態城市建設工程完成全部投資的85%,森林城市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海綿城市建設列入全國試點,“五大系統”建設啟動。上半年,全市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同比分別改善14.6%、16.2%、29.4%、14.5%,環境空氣良好天數70 天,同比增加38天,“藍繁”天數增加8天,獲得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約732萬元。 濟南市領導表示,濟南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轉型的重要關口,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關鍵取決于我們推進穩增長調結構的力度和成效。下一步,濟南市將按照山東省委“一個定位、三個提升”的新要求,緊緊圍繞“打好穩增長調結構主動仗”這一主題,結合“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目標定位,切實把穩增長調結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定位,實現新提升,努力推動全市經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