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 臨近, 快遞分撥中心的快件量開始增加。“雙十一” 臨近, 快遞分撥中心的快件量開始增加。

  國家郵政預計,“雙十一”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將超過7.6億件,較去年5.86億件的數字增長30%。峰值將出現在11、12、13日三天,最高日處理量可能突破1.4億件。

  每年“雙十一”都是電商消費集中放量的時候,“雙十一”見證了中國快遞行業的成長。快遞“春運”再次來臨,這次情況會好嗎?

  七年間快遞從堆積如山到隔天就到

  今年已是“雙十一”第七個年頭。隨著參與商戶越來越多,成交額激增,訂單包裹量逐年成倍增長。數據顯示,2009年首屆,參與商家27家,成交5200萬元,那年誕生的快遞包裹量未公布;2010年為1000萬件;2011年達2200余萬件;到了2012年,包裹量增長了近三倍,達7800余萬件;2013年開始,“雙十一”產生的包裹量進入以億計量階段,2013年為1.8億件;2014年增至5.86億件;今年有望超過7.6億件。

  在這七年里,每到“雙十一”,快遞行業就面臨大考。2012年,“雙十一”包裹曾在快遞公司爆倉,許多快遞公司倉庫貨物堆積如山,有些消費者好幾個月之后才收到快遞。但到了去年,雖然包裹量同比增加兩倍多,“物流給力”卻成了網絡上人們給快遞的普遍評價。市民姚小姐坦言,去年她網購了多件商品,大多在“雙十一”第二天就送來了。經歷過四年“雙十一”的高文波,如今已經成為圓通濟南高新分公司的快遞主管。高文波回憶說,2013年“雙十一”快件量暴增,相比之前增加了兩三倍,各大快遞公司都出現了爆倉的問題。“現在回想起那時候成堆的快件放在快遞點送不出去,還會覺得很著急呢,那場景如今還歷歷在目!”高文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