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心憂

  渣土山一旦崩塌小區將被泥石淹沒

  21日下午,76歲的老劉正在樓前曬太陽。“剛搬來那會兒都不敢在這里坐,只要風一刮就漫天黃沙。”老劉回憶起當時場景,笑稱像西游記里黃沙怪作法一樣。

  近兩年,渣土山上長滿荒草,揚塵困擾得以緩解。但渣土山上時常往下掉落的石塊泥土,成了老劉和小區居民的心病。老劉家住2樓,在小區最南側緊靠渣土山。每逢下雨,他都要坐在陽臺上看著不遠處的渣土山,“黃色的泥巴湯子從山頂淌下來,就像泥石流。”老劉害怕這座比居民樓還要高的渣土山瞬間崩塌。

  據老劉介紹,小區南區總共有21棟樓、近800戶居民,最南側的一排樓距離渣土山僅四五十米,前后兩排樓的距離也不過20余米。在不少居民看來,這座渣土山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一旦崩塌,小區將被泥石淹沒。一位在一樓居住的居民回憶起2013年夏天的一個場景仍心有余悸,“那次下了一天大雨,傍晚下班回家,就聽到低沉的轟隆聲,南邊大片夾雜著石頭的渣土坍了下來,蓋住了山底下廢灰窯的半面墻。”

  追根溯源

  邊采山石邊填渣土偌大的將山變渣土山

  這綿延高聳的渣土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據調查,多年前小區南側真有一座自然山,名叫將山。后來有人開山采石,山變成了大石坑,接著又有人往坑內傾倒渣土,翠綠的將山逐漸變成了渣土山。

  早在一年多前,本報記者就曾現場見證了青山變渣土山的過程。2014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在將山東側,一處大坑內油錘正緊張工作,一塊塊石頭從山體上鑿落,一輛挖掘機將鑿下的石頭裝上旁邊的卡車。幾分鐘后,卡車裝滿石頭沿著小路開出,另一輛卡車開進來。將山的西側,伴著轟隆隆的巨響和刺眼的車尾射燈,渣土車一步步往渣土山邊緣移動,到達一定距離后啟動千斤頂,車斗翻起渣土滑落,渣土車迅速駛離。接著推土機跟進,將渣土推進大坑。

  深夜出沒偷偷開山采石,賣出石頭賺取高額利潤,之后引進渣土車,往大坑內傾倒渣土,設卡收費,再次賺取高額利潤。幾年間,這條黑色循環產業鏈就將偌大一座將山啃噬得只剩一個山頭,同時一座高聳綿延的渣土山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