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人通常把不加鹽做的風干魚稱為“甜曬魚”,其經自然風干,外干里嫩,口味獨特,深受島城市民喜愛。12月28日上午,記者在王哥莊街道探訪了解到,眼下這個季節,天冷風大又干燥,且陽光強烈,特別適合做“甜曬魚”,再加上春節即將來臨,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晾曬幾條備用,街頭飄滿魚香。“用海水清洗浸泡,中間不添加任何調料,自然然晾曬。”說起‘甜曬魚’的特點,一位漁民總結道。
天干風大曬魚忙
在嶗山區王哥莊何家社區的一條馬路兩側聚集著很多家店鋪,有銷售王哥莊大饅頭的,還有銷售干海產品的。這些干海產品銷售店門前都擺放著鐵架子,架子上掛滿了正在晾曬的干魚。
43歲的王宣誠是其中一家干海產品銷售店的店主。12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他家店鋪時,他剛把清洗好的十多條面包魚放入泡沫箱內用海水浸泡。
王宣誠在何家社區經營銷售干海產品已經十多年了。在他的記憶里,每年進入11月份之后,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越來越干燥,王哥莊街道周邊的漁民和其他居民便開始曬魚。
王宣誠說,老青島人習慣把自然晾曬的魚稱為“甜曬魚”,但它并非是在晾曬時加了糖,而是因為不加鹽,加了鹽的風干魚一般稱為“咸魚”。
“王哥莊很多社區靠海,海邊風力比較大,在天冷干燥的環境下非常適合做甜曬魚。”王宣誠介紹說,因為天氣冷,在晾曬期間,不會再招蒼蠅,這也保證了干凈。
王宣誠透露,在王哥莊做“甜曬魚”一般從11月份一直持續到來年的3月份前后,“現在快要進臘月門了,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各家各戶門前、屋頂、院子內晾曬的干魚隨處可見。”王宣誠說,村民們晾曬干魚多是自家食用或者招待親朋好友,晾曬的數量比較少,而像他一樣的商家晾曬的量較大,主要是為了對外銷售。“我現在就在為春節提前備貨了。”王宣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