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一男子同樣受騙

  與潘先生有相似經歷的還有臨沂市的張先生。今年34歲的張先生也是一名在工地上干活的臨時工,與潘先生的受騙經歷極為相似。不過,從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位張先生似乎比潘先生更明白這是咋回事兒。

  “有人推薦給我的,他們說只要去濟南辦理這個業務,不用出錢,還能貸出幾萬元,貸款也不用自己還?!睆膹埾壬脑捳Z中記者得知,張先生買車的意圖并不單純,他是想通過買車貸到款,之后利用這筆貸款做生意,“中介告訴我,到時候再把車賣了,加上貸款,能得十六七萬?!?/p>

  不過,一切不在他預料之中。貸款并沒有直接到他手里,而且需要每月還款,這下張先生不樂意了,因為一開始中介說的是“不用還貸款”。于是,堅持不還款的張先生很快也收到一封《車輛收回通知信》,之前欠的首付款和信里的欠款相加,已經超過100000元。而張先生在采訪中也提到了一個地方——“海右商廈”,他說中間介紹人也是海右商廈的李姓男子。

  中間人李某某不知所蹤

  本想通過這種手段撈點好處,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事發后,潘先生和張先生也曾打電話找李姓男子討說法,不過李姓男子的電話已經關機多日,無法取得聯系。

  1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潘、張兩人提到的海右商廈三樓B區想一探究竟。記者發現,這里是一家化工公司,整個三樓B區西側基本歸他們所有。當記者詢問“李某某”在不在時,工作人員顯得比較警惕,緊接著一男一女將記者領到了對面的會議室。記

  者以潘先生親戚的名義進行了詢問,其中男性工作人員稱自己是這里的負責人,姓傅。女的姓李,也是該公司的工作人員。

  其中,傅先生稱“李某某不在,去哪了不知道?!倍钆勘硎荆八~去了?!眱扇司裾J李某某是該公司的員工。傅先生稱,“他還欠我10000多元呢,4個月以前借的?!?/p>

  傅先生介紹,他與李某某是朋友,兩人曾經喝過幾次酒,李某某經常來這里找他玩,便熟識了。李女士似乎對李某某更為熟悉一些,她說:“有啥事兒讓潘先生自己來找,他自己簽的合同他自己不清楚嗎?”從李女士的話中記者得知,她知道李某某做過車方面的生意。

  傅先生也對記者說,“你讓潘先生自己來,他們不認識你,肯定啥也不跟你說?!钡斢浾呦霃睦钆靠谥蝎@得更多細節時,她變得十分警惕,稱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且與李某某沒有任何關系。

  當記者詢問當初的欠款協議是在該公司辦公室內簽署,公司是否知情時,傅先生稱,“我們公司經常來人玩,會議室天天開著,我們不知道。”隨后,記者發現,該公司內的員工幾乎都認識李某某,他們一致稱,李某某經常來玩,因此認識,且已經有十幾天沒見過他。

  在記者的不斷詢問下,傅先生顯得越來越不耐煩。該公司一名短發白衣的女子則直接命令傅先生“鎖門”,要將記者趕走。見此情景,記者只得離開,離開前,記者提出留一個公司的電話,但被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