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北京3月7日訊(特派記者 姜洋)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對中外媒體開放,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在媒體現場提問之前,先集中回答了中外媒體在會前提出的關于山東財政、金融、農村、社會保障、社會事業等8方面改革的問題。郭樹清說,這幾年,山東按照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終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山東財政透明度全國第一;率先建立三級監管體系;基本落實同工同酬;近96%村莊完成土地確權登記;推進醫養結合“綜合體”;全面推開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實現環保倒逼企業轉型等。
財政改革:出臺22個配套辦法,財政透明度居全國第一
郭樹清介紹,近年來,山東把財稅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來抓,2013年3月就開始著手研究解決省以下財稅體制不規范等問題。2014年10月,出臺了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意見,是全國較早拿出貫徹實施意見的省份之一。隨后相繼推出22個配套制度辦法。
重點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省市縣三級已全部公開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郭樹清說,根據2015年上海財經大學年度評估,山東財政透明度全國第一。
此外,山東省級專項資金從2013年的243項壓減到67項,減少了72.4%。同時,創新財政支持產業發展方式,發起設立19只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和44只子基金,初步形成具有不同政策導向、不同投資偏好的基金群。
金融改革:率先建立三級監管體系,促進民間金融陽光化
郭樹清介紹,近年來,山東深入推進地方金融改革創新,金融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2015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130.6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直接融資規模繼2014年同比近翻番后,2015年達到4652.9億元,同比增長22.1%。
去年,通過清收不良處置、股東購買消化、市場化方式處置等措施,共消化改革缺口406億元,新增股本全部募集到位,使133家機構達到組建標準。今年4月底前,全部機構將掛牌開業。
同時,促進民間金融陽光化,目前小額貸款公司421家,民間融資機構489家。我省是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唯一試點省份,目前擬在全省鋪開。
郭樹清說,山東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市縣三級地方金融監管體系。監管范圍上,逐步將中央駐魯金融監管部門法定監管范圍之外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和金融活動納入監管范圍。監管方式上,注重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立起實時監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