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儀式上,學生為王老師送上鮮花退休儀式上,學生為王老師送上鮮花

  最近幾天,山東師范大學74歲老教授王萬森因記錯課程表而當眾向學生念檢討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74歲的老教授為何還在教學一線?一次看似普通的教學事故,為何老教授會如此“小題大做”?檢討書里提到的扣除本學期全部勞務津貼,學院是否真的執行?除了治學嚴謹,老教授在平時生活中又是怎樣的一個人?7日上午9點半,從教50余年的王萬森教授迎來了退休的日子,在領取了自己的退休證之后,老人很堅決地說:“錯了就是錯了,我堅決不領這學期的勞務津貼。”

   為何74歲還在執教?

  學院看重其社會影響力繼續返聘

  出生于1942年的王萬森教授,是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第一批學生。1980年他再次被學校引進,在現當代文學的研究方面著作頗豐。1994年遴選為碩士生導師,1999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根據山東師范大學的有關規定,博士生導師的退休年齡是65歲。不過,由于王萬森教授擔任省政府參事多年,一直到2015年12月底才正式到期,加上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需要,以及王老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依舊健碩,甚至去年還有重要的科研成果發表在核心期刊上,因此,老教授退休的事情一拖再拖,一直到了去年年底才正式退休。

  退休之后,王萬森教授又被學院返聘,這一學期繼續給研究生上課。“正是由于王教授擔任著眾多的社會職務,又是一名出色的社會活動家,學院看重其社會影響力,以及部分學科教師比較緊張,所以學院才繼續返聘退休后的王老給學生們上課。”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楊存昌解釋道。

  曠課一次為啥念檢討?

  “經歷了起點線和終點線的失敗”

  1980年,王萬森教授被學校引進,擔任教師。說起第一堂課的情景,王萬森老人還歷歷在目。

  他說,第一堂課是給夜大的學生們上的,“當時我覺得自己也算是小有成就,感覺給他們講課,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信心滿滿的他,第一堂課講完后,沒有從學生臉上讀出滿足和興奮的神情,相反,他從學生們的臉上讀到的,卻是一種失望。這一堂課,王老記憶深刻,“第一堂課是失敗的,那時候,我自己寫了一段話,稱自己是起點線上的失敗者。”

  不過,起點線上的失敗者,依舊是可以挽回的。接下來的從教經歷,王老也時刻不忘初心,在現當代文學的研究領域獨樹一幟,并且桃李滿天下,一個個弟子都學有所成,走上了工作崗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萬森教授還被學校研究生院聘為督導員,負責監督抽查老師們上課是否準時。

  不過,剛剛退休后的第一個學期,就出現了這一教學事故,王萬森自己覺得“非常懊惱”,甚至一度流下了眼淚。他說,“起點線上的失敗者還可以挽回,這次,我卻是一名終點線上的失敗者,實在是無法挽回了。”說這話時,王老的臉上寫滿了各種悔意。

  學院究竟如何追責?

  漏上的那節課不再發放課時費

  7日,山東師范大學人事處、教務處、研究生院、文學院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為王萬森教授舉行了簡短的退休儀式。

  對于這一教學事故,文學院院長楊存昌表示,學院會按照學校規章制度來執行。但王教授已經退休,實際已經不在學校規章制度考核之列。老先生能答應在退休之后繼續給學生上課,學院已經很感激。所以學院不會采納老先生“扣除本學期全部勞務津貼”的要求,但為了以儆效尤,老先生漏的這次課,就沒有課時費了。

  “這一事故實在是無法挽回了,錯了就是錯了,我堅決不領這一學期的勞務津貼。”老先生說。不過,這一學期,老先生還會繼續給研究生們上課,“課程排到了5月底,后面的一部分內容會由我的一個博士來講。”一說起能夠繼續上課,老人的眼中頓時精神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