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濟南華信路附近的白領王女士,上周末去超市隨便買了幾種菜,就花了45元。“現在就是看著便宜的菜買,低于四塊錢的才會考慮,特價的像黃瓜、山藥,買了不少。”月入七八千元的她,也不得不看價下起了菜碟。

  “以前買三四樣菜也不過十塊錢,現在都得二十了,出門買菜也得多帶錢才行。”曹女士說,因為家里有小孩,菜價雖高,但為了營養全面還是沒有減少種類,“不過光孫子喜歡吃的香菇油菜,做起來至少也比以前貴了一兩塊錢。”

  家住山東師范大學附近的潘女士說,她買菜一般每種買個二三斤,過去一百塊錢還能買一大堆菜,而現在一百塊錢破開還沒怎么花就沒了。“這一個月買菜錢,比往年這個時候多花五六百啊!連蘿卜都一塊五一斤了。”

  就在前兩天,市民徐女士讓老公去買眼饞已久的西藍花,沒承想老公買了卻落在市場忘拿回來,于是她逼著老公去菜市場把菜找了回來。“當時他買了一點菠菜和一個西藍花,就花了將近十塊錢。一棵西藍花就七塊錢,平常便宜的時候也就算了,這么貴的菜怎么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