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頭”高新區全國第二多
據了解,國務院從1988年開始批準建立國家級高新區,除上述6個外,濟寧、臨沂、泰安、棗莊、萊蕪、德州等6城市還各有1個,山東國家級高新區總數累計達12個,僅次于江蘇(15個)位列全國總數第二,比第三位的廣東多出1個。
在名稱上,12家高新區中除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他城市的高新區,命名方式均為“城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批復時間上,威海、濟南兩市的國家級高新區批復最早均為1991年,萊蕪、德州的兩個省級高新區于去年升格為國家級。
從占地面積上看,由大到小依次為青島、濟寧、臨沂、濟南、淄博、威海、泰安、濰坊、棗莊、萊蕪、德州、煙臺,而從2015年地區GDP 情況看,目前僅有6個高新區公布了準確數字,其中濟南高新區以596億元居首,最低的是煙臺高新區,僅為17.9億元。
據了解,國家級高新區主要享受3大優惠政策,一是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新辦高新技術企業免征所得稅2年;二是區內企業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條件者可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三是區內企業生產的出口產品,免征出口關稅。
此外,除國家級高新區外,我省目前還有8家省級高新區,分別位于東營、濱州、聊城、日照、菏澤、即墨、肥城、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