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東又迎來一件大喜事兒——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濟南、青島、淄博、濰坊、煙臺、威海6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統稱山東半島國家高新區)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

  至此,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這支創新發展方面的“先頭部隊”已經擴充到14名成員,形成由北至南、由東向西的創新引擎多點“輻射”態勢,有力支撐了中國創新發展的戰略大布局。

  光聽名字,夾帶著自主、創新、示范等名詞,這“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八成是個香餑餑。不過對于老百姓來說,山東半島是如何成功晉級的?晉級后又將享受到哪些福利?這些恐怕是大伙兒更關心的問題。今天,樣妹就陪各位樣迷一起學習,了解一下山東半島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之間的“不解之緣”。

  文丨蕭美人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個啥寶貝?

  凡事到了“國家”級別,“高大上”指數立馬提升了好幾個level,且不說受重視程度不可同日而語,光是發展方面的政策紅利就能讓人樂得合不攏嘴。就拿這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來說,“人”如其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自主創新方面先行先試。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做出示范的區域。

  樣妹給大家換個通俗點的說法,就是在各種跟創新、高科技有關的行業發展中享有優先權,有啥好想法就大膽嘗試,國家全力支持你,嘗試成功了還能作為先進經驗在全國推廣。

  2009年3月,北京中關村被批準成為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同年12月,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這個大家族的第二個成員……在此后的6年中,這支先頭部隊的成員增加到11個,隨著近日山東半島等3地成功晉級,目前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隊伍已經有14個成員啦。來看看它們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