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哪高就啊?”生活中,總會有人這樣問你。

  或許,你正為著生計干著最累、最危險的活兒;

  或許,你正坐在辦公桌前,大筆一揮,簽下一個大單子;

  或許,你正操持著一門老手藝,為了不讓它失傳而苦苦支撐;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工作不分貴賤,只要您恪盡職守、躬身奉獻,就能贏得社會的尊重,您就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多一點體驗,多一份理解。從2015年7月21日起,大眾網日照頻道推出《魯匠360》欄目,記者采訪各行各業的“英雄豪杰”,零距離地傾聽、感知各行業的酸甜苦辣。

▲李秀花給“小強”喂食▲李秀花給“小強”喂食

  大眾網日照4月19日訊(記者 龐遠棟)蟑螂俗稱“小強”,很多人會想起周星馳主演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經典片段,當然也會讓不少人覺得驚悚。然而在日照,養殖“小強”已經慢慢成為一個行業,吸引到近百養殖戶,“小強”也憑借繁殖能力強、藥用范圍廣,成為這些養殖戶致富增收的一個手段。19日,記者就采訪了其中一位養殖戶—李秀花,了解到她與“小強”的故事。

▲蟑螂喜歡溫度稍高、潮濕的生長環境▲蟑螂喜歡溫度稍高、潮濕的生長環境

  見光就跑,“小強”的家溫暖而潮濕

  李秀花養殖“小強”的屋子大約10平方米,幾塊空心磚撐起兩塊木板,一塊塊石棉瓦立在上面,相鄰兩張石棉瓦中間的縫隙就是“小強”的家,四周的墻上可以看到幾片碳晶板的身影,一走進養殖房就能感覺到濕熱。記者通過墻上的溫度計量器得知,房內溫度有28℃,大約是室外溫度的兩倍。李秀花拿起地上的一個紅色噴壺往石棉瓦上噴水,“就喜歡潮濕的環境,它們喜歡稍微高一些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中生長。”

  走進養殖房,記者并未尋覓到“小強”的身影,李秀花告訴記者,它們都在石棉瓦中。果然,李秀花剛揭開一張石棉瓦,就看到上面黑壓壓的一片全是,隨后就聽到一陣緊促的“沙沙”聲,不一會就跑到沒有光線的區域。“密封養殖房的都是黑色物體,除了保暖之外,還能夠起到隔離光線的作用。”李秀花說,即使白天敞著門它們也不會出來的,到了晚上就會把門關閉。

▲李秀花給“小強”的窩噴水▲李秀花給“小強”的窩噴水
▲美洲大蠊喜陰暗、潮濕的地方▲美洲大蠊喜陰暗、潮濕的地方

   “小強”除了怕辣之外,幾乎不挑食

  蟑螂有眾多品種,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它屬于害蟲。李秀花養殖的是美洲大蠊,它們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2015年10月份,李秀花購買了40斤的成蟲,開啟了美洲大蠊的養殖大門。半年過去了,她養殖的“小強”幾乎也翻了一倍,目前約有80斤,據悉,大約500只重一斤,這樣算來,李秀花養殖的“小強”已經有4萬只。

  “來了,寶貝!”19日上午9時許,李秀花端著用水調制好的魚骨粉,來到了“小強們”的房間,將食物小心地放在石棉瓦上。記者看到,石棉瓦上還有土豆、香蕉等。李秀花告訴記者,“小強”幾乎不挑食,除了辣椒不吃外,其它的食物對它們來說都是美味,不過,飯量似乎并不大,100斤“小強”每天大約需要2斤玉米面。

▲孵化出來的幼蟲要經過十幾次蛻皮,才能成蟲▲孵化出來的幼蟲要經過十幾次蛻皮,才能成蟲

  有人不理解,她卻把“小強”當寶貝

  每天早晨,李秀花都會清理石棉瓦漏下來的東西,除了剩余的食物殘渣外,每天大約還能獲得約1000只蟑螂卵,然后放在溫度相對較高的碳晶板旁邊。

  “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卵就能孵化成幼蟲,從幼蟲到成蟲大概需要四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它們要蛻十幾次皮,才能到成蟲,然后就開始產卵。”提到“小強”的成長經歷,李秀花如數家珍,成蟲以80元每斤的價格賣給回收企業,目前已經開始回收成本。

▲除了辣椒,美洲大蠊幾乎不挑食▲除了辣椒,美洲大蠊幾乎不挑食

  因為蟑螂的名聲不好,李秀花在養殖之初,也有人不理解她的行為。“純粹是一個愛好,看到別人養殖,感覺挺有意思,并且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與精力。”李秀花告訴記者。

  日照垚圻工貿有限公司嚴總向記者介紹,2015年在云南考察時,發現了這個商機,隨后在日照進行推廣,目前已經有近百家養殖戶。

▲名詞解釋:美洲大蠊▲名詞解釋:美洲大蠊

  蟑螂有很多名稱,其實正式名稱為蜚蠊,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別名叫小強,據說最早把蟑螂叫小強是在廣東香港地區,“小強”這個別名源于周星馳的電影。成蟲體長29~35毫米,紅褐色,翅長于腹部末端。觸角很長,前胸背板中間有較大的蝶形褐色斑紋,斑紋的后緣有完整的黃色帶紋。

  但同時,美洲大蠊的藥用范圍也非常廣,擁有抗腫瘤、提高免疫、保肝、促進組織修復、抗炎、鎮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