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不夠
一種產品打天下
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的情況,山東交通學院品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文義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宣傳上。“酒香也怕巷子深。”李文義說,山東的企業普遍有個思想,認為踏實做事就可以,在宣傳力度、多樣性以及挖掘品牌核心價值上做得遠遠不夠。
山東好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經理邵怡青也覺得可惜,“比如山東的紡織企業在全國排第三,但全國叫得響的大品牌如羅萊等都是外省的,我們的愉悅、孚日家訪從質量、數量、產能上不亞于他們。”邵怡青認為,不少企業往往自己就定位在國內二線品牌上,認知度不夠。
這也并不意味著光憑漂亮的吆喝就能打造好品牌。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說,做好品牌建設,有三點必須要同時具備,質量、創新和宣傳推介。
其中,質量是品牌建設的基礎,做不好,其他兩項免談。幾年前,山東省太陽能行業也經歷了洗牌。不少當時名聲叫得響亮的品牌在低成本擴張過程中失守質量和服務底線,紛紛被淘汰出局。“短時期低成本擴張會對企業發展產生巨大副作用。”桑樂集團副總經理馮磊說。
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說,把企業做成品牌最根本的就是要把質量做好。“有的機床企業宣傳力度比我們大,但是在知名度上仍然無法超越我們,關鍵就差在質量上。”
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質量上,山東省的很多制造業、工業企業表現也不俗,但仍難打響品牌,癥結就出在了創新這塊短板上。“山東往往有一個特點,一種產品行天下。要么創新意識不夠,要么就是缺乏創新能力。”李文義說,2015年的有效發明專利量,我省與廣東、浙江、江蘇存在明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