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濟南建筑基坑排水一天2萬方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801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總工程師李常鎖說,“我們801配合實施的這項降水回灌新工藝主要由抽水系統、綜合處理系統和回灌系統三部分組成,其中綜合處理系統又包括壓力控制系統、過濾系統、分水系統等。以上系統均能通過監測中心,實施自動控制管理,實現降水和回灌一體化、無壓與有壓回灌一體化,針對濟南特殊地質結構,實現地下水原位完全回灌,有效降低工程降水對泉水水位水質的影響。回灌的核心就是地下水的保護,如果所有的工程都能得以應用,節水效應將是非常明顯的,濟南地鐵基坑施工的運用這種降水回灌一體化設備,很適合在濟南乃至山東進行大力推廣。”

  “濟南地鐵基坑施工的這種降水回灌一體化設備,很適合在濟南乃至山東進行推廣。”李常鎖說,隨著氣候的變遷以及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地下水位普遍出現下降,部分城市地表水系斷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主要由于開采過度。“回灌的核心就是地下水的保護,如果所有的工程都能應用,節水效應將是非常明顯的。”

  濟南名泉辦統計數據顯示,南水北調工程隊玉符河的補源量為每天20萬立方至30萬立方。以一個富水地層房建基坑5000方的抽水量,4000方的回灌量計算,如果有50個工地的基坑都可以使用到降水回灌一體化的設備,玉符河的補給就不用南水北調了。

  為了節水保泉,濟南名泉辦也對各大施工單位提出了相關要求,對軌道集團的要求為:盡量減少對地下水的影響,建設產生的地下水全部回灌。“這樣來看,濟南軌道集團基本達標。”李常鎖說。

  根據建委相關部門今年四月份的統計,濟南建筑基坑日均排水總量約2萬方,如果全部用上降水回灌一體化設備,按照80%的回灌率來看,回灌的地下水量為1.6萬方。李常鎖說,濟南的趵突泉、黑虎泉等幾大泉群,正常噴涌下,每天的噴水量為10萬方,如果建筑工程的回灌地下水量為1.6萬方,相當于泉群噴水量的近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