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到底在哪?貼上人家牌子就賣得貴 知名自主品牌還是太少
山東的不少產品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但是,有的產品,我們自己賣就賣不出去,貼上人家的牌子,就能夠銷往國內外,價格也會提升。郭樹清說,他也問過一些企業,為什么不做自己的品牌,得到的答復是:貼牌挺好的,搞了二三十年,資金不用自己籌措,產品也不用研發,習慣了。
“說來說去,還是品牌意識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郭樹清說,山東農業增加值始終保持全國第一的位置,食品生產占全國六分之一,出口占四分之一。工業產業體系發育良好、門類齊全,有100余種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如果能夠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美譽度的知名品牌,那么我們的規模優勢、質量優勢,就完全可以轉化為價值優勢、效益優勢。否則,就會越走越難,甚至是步入死胡同。
對于創立品牌,郭樹清認為,這不是坐享其成的事情,而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至于這個過程有多痛苦,郭樹清拿當前以高質量享譽世界的德國制造為例說,德國制造曾經是廉價和劣質品的代名詞,1887年英國議會就曾通過對《商標法》的修改,要求所有進入英國的德國產品必須注明“德國制造”,以此將劣質的德國產品與優質的英國產品區分開來。但是德國知恥而后勇,提高了產品質量,樹立了良好的工業強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