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行業收入居首

  實體經濟繼續慘淡

  哪個行業收入最高?答案是中介服務行業。數據顯示,2016年春夏兩季中介服務都位居收入排行榜首,春季是9736元,夏季是8554元;其次為專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行業,薪酬水平為8425元;再次是通信/電信/網絡設備行業,平均月薪為7896元。同時,銀行、IT行業、租賃服務業也都成為收入排名前十的行業。

  這里的中介服務涵蓋面比較廣,包括房產中介,留學、移民中介,人力資源外包,勞務輸出中介等,所有第三方相關的行業,都可以泛指中介。以移民中介為例,往加拿大移民大約需要11萬加元,折合人民幣77萬,只要做成一單,就能提成1萬-2萬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制造業從業者的收入卻出現下跌,已跌出了收入榜的前十。從業者收入下跌,也反映了整個行業的不景氣。以德州一家電機生產廠為例,由于經濟下滑,其年產量由以往的1.1萬臺降到6000臺,工人的收入也從月薪3000元以上降到了不到2000元。

  更糟糕的是,制造業從業者可能連這點工資都拿不到。2016年第二季度,制造業、能源行業的就業景氣指數最低。這也說明,在求職者數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這些行業的崗位需求縮水嚴重。就全國而言,東三省地區受影響較大。在山東,德州、淄博等較為依賴制造業的城市感受更為明顯。

  這與山東省及全國正在推進的“去產能”政策密不可分。在制造業行業中,由于經濟不景氣,不僅客戶群“死傷無數”,需求和利潤大幅縮水,且人才、資金的供給者信心大幅不足,紛紛撤退。這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使實體經濟進入一個“怎么折騰都不賺錢”的時代。

  行業之間差距拉大 出現經濟泡沫化風險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就業形勢的變化,直接反映的就是各行業的現狀。實體經濟相比于互聯網和金融業等,無疑慘了很多。在張衛國看來,山東是制造業大省,但是在制造業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制造業收入水平滑出前十,不僅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影響,同時還可能造成兩極分化。

  同時,在一個正常的經濟環境下,實體經濟與金融業、互聯網行業是互相扶持的。上述行業需求職位數量和從業者收入的增長,說明了這一行業的持續強勢,理應增強人們對于實體經濟的信心。但多方分析認為,至少目前金融與互聯網未充分起到“反哺”實體經濟的作用。

  根據數據,就業情況最好的幾個行業(互聯網、金融、房地產)與就業形勢最差的幾個行業(能源、電機等)的差距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和人才不斷逃離實體經濟,投向虛火旺盛的互聯網、金融和房地產行業,長此以往,經濟泡沫化的危險就會越來越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