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點贊,稱符合孩子的特點
對于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的變化,江洪春老師和省城多位小學一線語文老師都很贊同和期待。“現在的一年級學生多多少少都有了學前識字的基礎,先從熟悉的漢字學起,再學習拼音,更符合當代兒童的認知特點,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也會更加感興趣。”江洪春說,原來學生剛入學,一上來就學拼音,比較頭疼。因為大部分學生對拼音不了解,比較陌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也不太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濟南市燕山學校小學部語文老師楊曉晨表示,原來一年級開學后的第一個月基本都是學漢語拼音,老師累學生也累。“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上來就面對難度較大的拼音,好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身上。先識字再慢慢過渡到拼音的學習,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更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我從1997年開始教語文,就是這些課文內容,應該與時俱進。”楊曉晨也對課文的替換表示歡迎。
對于減少識字的個數,多名小學語文老師認為這是為學生減負,這一變化也非常值得肯定。濟南市小辛莊小學語文老師劉雪婷認為,現行語文教材上冊400個字的識字量,平均到每節課十幾個字,對孩子們來說難度較大,“降低了一年級新生的識字難度,壓力小了,更有利于培養孩子識字的興趣和主動識字的愿望,學起來會更加開心快樂。”
濟南市德興街小學語文老師閻秋認為,最讓人感到振奮的是,新教材大力倡導課外閱讀,有序列地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這樣也為老師、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