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報道在2014年、2015年兩年,我省小微企業補貼因為卡社保難發放一事,人社部門雖暫未回應但引發社會關注。想拿補貼得繳社保,這讓大多數創業者看得見補貼卻夠不著。那么在實際運營中,小微企業的社保壓力有多大?

  不管錢多錢少,有總比沒有好

  李秀梅是濟南諾達代理記賬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2014年5月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今年2月份,李秀梅遞交了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補貼申請材料,現在已經領到了1.2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李秀梅的企業在姚家街道辦事處,她說,2015年年初,街道辦打電話通知自己,可以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條件是在2013年10月之后注冊的,繳納社保需滿一年。今年2月份,李秀梅向姚家街道遞交了申請材料,審批之后領取了1.2萬元的創業補貼。

  在李秀梅看來,這1.2萬的補貼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她作為初創企業的資金壓力。“繳納足額保險,一個人一年14000多元,有這些補貼總可以抵扣一部分,有總比沒有要好吧。”

  作為一家代理記賬的公司,李秀梅的企業服務了不少同是小微企業的客戶,大約有七八十個,但是滿足條件的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已經申請到了補貼,另外一家正在申請過程中。

  成功申請到補貼的李秀梅讓同是小微企業主的尹先生十分艷羨,他的網絡科技公司因為數據問題沒有通過審批。尹先生的公司有五六個員工,也為每個員工都繳納了社保,因為政策變化,尹先生又收到了提醒申請的短信通知。尹先生說:“國家有補貼當然是好的,不管錢多錢少,總是對小微企業的幫扶,就是希望好政策能落實好,真正補貼到企業手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