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工時、分攤工作量、錯峰生育,單位多方想辦法

  “女教師要生孩子,學校不能讓人‘排隊’,一沒權力干涉,二來懷孕也不是一計劃就有的,等有了打報告,工作可能馬上就要調整。”“先內部挖潛,頂不了了,再向教育局求救申請外聘老師”……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不過多影響教學秩序的情況下,學校還是在盡力保障懷孕女教師。

  以濟南燕翔小學為例,29個班級有26名女班主任。一旦女教師懷孕,學校會將其從班主任崗位上調整下來;因生產不能從事教學的,會把一些工作分攤給其他老師。“自己生孩子工作也得請人幫忙,幫懷孕同事分攤工作量,可以理解的。”一位生過孩子的女教師說。

  學校也會建議女教師生二孩時盡量錯開,并適當照顧大齡女教師。據了解,產假結束后,學校還允許哺乳期教師上完課后早下班一小時回去喂孩子。

  為了應對女教師“產假式缺編”的情況,一些地方也在嘗試通過增加編制的方法解決。前不久,山東省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問題的意見》指出,育齡女教師較多的中小學,可按不超過教職工總量5%的比例增加教師編制。這樣的做法得到了女教師的歡迎,她們認為,這樣利于兼顧教師生育權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