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很好,但隨禮本身是件約定俗成的事,真能落實下去嗎?千萬別成了紙上談兵。”近日,淄博市各區縣陸續出臺了紅白公事指導標準,在眾多老百姓拍手叫好的同時,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慮,標準有了,落實會不會很難?

村支書母親去世,辦喪事吃大鍋飯
“一家有事,全村忙活,表面風光,內心叫苦。”這樣的順口溜曾在淄博市的大小村莊中廣泛流傳。面對婚喪嫁娶攀比之風,老百姓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卻苦不堪言。如今,在淄博市雙楊鎮,紅白事由繁到簡,婚喪嫁娶的攀比之風得到顯著轉變。“現在辦一場白公事,少說也能省下幾千元錢,村里有結婚的,再也不用大張旗鼓擺排場。”提起移風易俗為村里帶來的改變,村民們個個拍手叫好。
“村支書家有白事,吃大鍋飯在我們村是頭一個。”雙楊鎮白沙村的村民告訴記者。據了解,白沙村的移風易俗工作在最初遲遲打不開局面,村里誰也不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了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白沙村黨總支書記劉昌良在母親去世后,主動要求按照紅白理事會的程序與標準來辦理喪事,這是全村的第一個。從此,紅白理事會才被村民逐漸接受,白沙村移風易俗工作終于打開了局面。
有了紅白理事會,村民省心又省錢
“現在村里辦紅白事既省心又省錢,就連喪葬用的白布等用品都是紅白理事會公用的。”在高青縣和高新區,凡村民辦紅白事,一律由村紅白理事會具體操辦,村民對這種方式都認可。據了解,紅白理事會的成員由老黨員、老干部、退休教師、德高望重的村民組成,而且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
“哪戶違反了,就取消一切福利待遇。”為了讓紅白理事會工作有依據,村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有底氣,少數盲目攀比者無借口,淄川區的趙瓦村提出了“依法治村”戰略,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在高青縣,對不聽勸阻仍嚴重違反規定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村民,經村“兩委”做工作仍不糾正的,村“兩委”可通知全村黨員干部拒絕參加該村民的婚喪嫁娶事宜。在高新區,違反標準大操大辦的,紅白理事會成員一概不參與。遇上紅白事,鄉親們不幫忙、不捧場,那肯定是很沒面子的事,這就大大促進了村民按規定辦理婚喪嫁娶事宜。
標準結合當地實際,隨禮并非“一刀切”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幾年朋友同事結婚,隨禮少說也有七八千了,等到自己結婚的時候只能收回幾百元,這可真讓我欲哭無淚啊。”對紅白公事標準中倡導的隨禮不超過100元,市民趙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對此,淄博市文明辦相關工作人員說,“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的傳統由來已久,隨禮標準的出臺首先起到的是倡導作用,對于隨禮金額‘一刀切’也是不實際的,但杜絕浪費,需要大家從現在做起。”
記者了解到,目前淄博市各區縣已經陸續開展移風易俗相關管理考核工作,部分區縣成立了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對工作任務進行分解,一月一調度,及時發現問題,對癥下藥。通過鎮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設留言板,調動社會各界廣泛監督,對超標準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隨著淄博市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推進,淄博市移風易俗工作的具體方案和考核辦法也將在近期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