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東營8月21日訊(東營電臺 左振平、夏冰)8月19日,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蔭魯參加東營市廣播電視臺行風熱線節目,介紹了東營市開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情況。

  陳蔭魯說:東營市海岸線長413公里,灘涂面積1200平方公里,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近年來,濱海油氣開發、濱海化工、濱海旅游等產業快速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

  東營市海洋與漁業部門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不斷強化能力建設。與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以及國家海洋局、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下屬的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投資3000余萬元建成了全國一流的海域動態監管中心;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了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同時,市、縣兩級海洋部門都設立了海洋監察執法機構,每年開展“碧海”、“海盾”等專項執法行動,進一步強化了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

  二是不斷強化制度建設。在嚴格執行《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印發了《東營市海洋功能區劃》、《東營市海域使用管理辦法》、《東營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東營市海岸帶綜合管理(ICM)規劃》和《東營市海域使用申請審批規程》,為實施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提供了法定依據,提高依法管海用海水平。

  三是注重海洋特別保護區工作。選劃保護區是提高海洋環保實效的重要手段。從2008年開始,先后選劃建立了5處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總保護面積達到1709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總面積的30%,保護的對象分別為廣饒沙蠶類、東營區蟶類、墾利黃河口生態、利津底棲魚類、河口淺海貝類。通過開展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工作,保護區生物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四是劃定東營市渤海海洋生態紅線區。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東營市于2013年劃定了2700平方公里的渤海海洋生態紅線區,約占東營市管轄海域總面積的56%,約占全省紅線區總面積的41%,對紅線區內開發活動嚴格實行分區分類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