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 政府“有形之手”推動

  對于金融生態建設這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濟南在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的同時,政府這只“有形的手”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政府的有效引導成為濟南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重要因素。

  今年6月,濟南市印發了《濟南市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 促進金融業發展若干扶持政策》,在促進金融機構集聚發展、股權投資企業發展、企業上市等方面提出9項扶持政策,對金融機構引進、企業上市掛牌等補貼力度空前。其中對法人金融機構最高補助可達1億元。同時,為吸引注冊資本較小的法人金融機構入駐,濟南市特別對小型法人金融機構進行一次性10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的補助。企業上市成功至少可獲500萬元補助,進行首發融資的,最低補助20萬元。新三板成功掛牌企業,一次性補助150萬元。掛牌后實施股票融資的,按實際融資額的3%。給予補助。鼓勵符合條件的機構發起設立地方性金融組織,實繳注冊資本達5000萬元以上便進行補助。此外,濟南市還就促進金融創新發展、促進金融人才集聚提出扶持措施,并將對金融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機構和個人進行獎勵,對金融人才安家等給予補助。

  專家把脈 金融生態就是競爭力

  金融生態問題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從一定意義上講,金融生態就是競爭力。

  欣喜的是,作為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建設的牽頭部門市金融辦已經認識到金融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全力以赴提供服務,為濟南金融中心建設營造一流的金融生態環境。

  “優良的金融環境是實體經濟穩步推進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打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是濟南建設產業金融中心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馬建春將“金融生態環境”列為產業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大要素。馬建春表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政府軟實力的體現之一,在實體經濟創新和改革過程中,信用體系的建設、金融生態環境的培育,政府一定要占主導作用,“金融生態環境好了,金融機構自然會進來,轄區內的企業才能更好地進行融資,才能真正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博士提出,打造產業金融中心,必須把握金融中心建設的科學規律,有效發揮政府在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中有形之手的推動作用,創新決策機制體制,策劃實施重點舉措,加強金融服務配套。

  濟南產業金融中心該向何處發力?余凌曲結合濟南實際給出了具體建議:爭取國家級的產業金融創新發展試驗區或者示范區試點,并出臺相關特殊優惠政策,把濟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建立健全濟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省市聯動機制,爭取省級層面金融資源在濟南優先配置,形成濟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巨大合力;設立“濟南金融中心建設專項資金”,不斷擴大獎勵扶持范圍和提升獎勵扶持力度;積極探索“金融國資委”模式,由濟南市金融辦或財政局對市屬金融國資進行統一監管,推進市屬金融國資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和戰略重組;大力構建地方金融投資控股平臺,有效集中市屬金融資產,加強金融領域戰略投資,打造成為具有國內影響力的金融控股集團。優化產業配套,積極發展引進評級機構、律師審計、咨詢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大力培養引進金融人才,破解發展產業金融中心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