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泉水喝不上成了市民“心病”

  目前,省城的供水主要依靠玉清湖水庫和鵲山水庫。根據濟南市水務集團的數據,玉清水廠和鵲華水廠每日供水量分別為40萬立方米和30萬立方米,占了市區總用水量的9成以上。

  除了黃河水外,濟南市南部山區的臥虎山、錦繡川、狼貓山水庫也向市區供水。由于南部山區降水并不穩定,這三座水庫的供水也不穩定。目前只有錦繡川水庫每天向市區供水5萬方左右。

  雖然濟南市大部分地區已經用的都是地表水,但是東城的東郊和高新水源地還有幾處地下水廠開采,不過開采規模都相當小,如白泉、官莊、牛旺莊等水廠。官莊水廠的開采只能供當地使用。白泉水廠主要供應王舍人鎮和濟南遙墻機場周邊,每天約1.5萬方。牛旺莊水廠主要向高新區供應,每天的供應量為2萬方左右。整個東部地區開采地下水的水廠每天供水約5萬立方米。

  守著泉水卻只能喝黃河水,成了不少省城市民的心病。為了飲用優質的泉水,每天在黑虎泉、迎仙泉等泉水接水點,都有不少老濟南按時來打水。市民老李原先家住在老城區,小的時候就是靠著喝著老城區的泉水長大的,“后來搬到了舜耕路去住,但始終喝不慣黃河水。”為了喝上泉水,老李每天早上座39路公交車到黑虎泉來接一大桶泉水,回家用來泡茶。

  在不影響濟南泉水噴涌的情況下,讓市民更多的喝上優質地下水成為擺在政府部門和專家面前的重大課題。濟南市先后于2003年和2012年相繼建設了濟西一期、濟西二期供水工程,力爭讓更多的濟西優質地下水來到市區,優化濟南的供水結構,讓更多的市民喝上地下水。

  更多的市民將喝上優質地下水

  雖然濟西和市區泉域之間存在弱關聯,在不補源的情況下,直接大規模抽取濟西的地下水對趵突泉水位仍然有著不小的影響。為了一邊保泉,一邊讓濟南的市民更多喝上地下水,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利用海綿工程建設的時機加快推進地表水轉換地下水的工程。

  據濟南市政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6月15日,地表水轉換地下水西部玉符河補源工程,中部歷陽湖、興濟河補源工程和趵突泉泉水先觀后用工程,東部大辛河補源工程全部投入運行,總補源能力78萬立方米/日。近兩三年累計補給地下水超過5000萬立方米,為處于干旱少雨情況下的濟南及時“解渴”,使濟南市區地下水位保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水平。

  濟南將地表水調到滲漏帶后,地表水下滲之后,補充了地下水源地的地下水。濟南市再選擇合適取水點取水送到市區。既不影響保泉,也能讓更多的市民喝上地下水。

  該負責人介紹,受益于海綿城市建設,并借助早前建成的濟西地下水供水工程,濟南在橋子李抽取地下水供應市區,讓經一路沿線居民喝上了優質地下水,率先享受到海綿城市建設的初步成果。

  目前,此次濟西地下水開采和相關數據采集工作正積極推進。除了此次試驗,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還將在啟動臘山、大楊等水廠直接補源的前提下,進行開采試驗,探索持續補源情況下濟西地下水持續開采的規律。濟南市還將在保持鳳凰湖、大辛河、韓倉河持續補源的條件下,進行東部“東補東采”地下水試驗開采。

  據濟南市政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濟南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加快地表水轉換地下水工程建設,在確保不影響泉水持續噴涌的情況下,將讓更多的省城百姓飲用地下水,優化濟南的供水結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蔣龍龍 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