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中國,如果誰還不知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名詞,那就真OUT了。經濟增長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切換到“供給、需求”兩端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中國經濟領域的高頻詞匯。

  今年5月,山東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推出40條政策、部署27項重點任務,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是山東“十三五”發展的主線和實現轉型發展的突破口,也關系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9月14日,“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即將啟程,來自全國的網絡媒體、客戶端、公眾號、網絡名人、理論專家將齊聚山東,聚焦山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新成果。今天起,大眾網推出“供給側·山東策”系列綜述,分別從“五大任務”看山東的新政策、新戰略、新成效、新經驗。

  “供給側·山東策”系列綜述②

  山東去庫存放大招,政策紅利、電商平臺力促“買買買”

  大眾網記者 王宗陽

  今年5月,濰坊高新區的房地產市場傳來好消息:外地人買商品房,可獲每平米100元的紅包;創新企業買辦公房,可獲每平米240元的紅包;職工團購,可獲每平米150元紅包……這個令人心動之舉巧借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實現惠民生與去庫存雙贏兼顧。

  “濰坊經驗”只是山東供給側改革“去庫存”的一個點,今年以來,山東多措并舉消化庫存,印發了全國第一個省級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商品住宅“消化期”已經進入9到16個月的合理區間。同時,工業產品與農產品也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利用電商平臺開啟了“零庫存”模式。

  真金白銀紅包不斷,山東房子不愁賣

  新建商品房遍地是,咋樣才能“叫好又叫座”?我們先到德州市武城縣瞧瞧。武城縣在化解房地產庫存中,探索建立起了“房票”制度。

  武城縣積極利用國開行、農發行棚戶區改造貸款支持貨幣化安置政策,確保了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于50%。對安置住戶在保證一戶一套住房的基礎上,推行多處安置住房置換“房票”到商業住宅小區選購住房。拆遷農戶選擇進城鎮居住的,補償價格按一定比例上浮成為“房票”,進城購房時等值使用。結合房地產去庫存,武城縣在城鎮范圍內每年拿出不低于1000套商品住房,用于滿足持“房票”進城鎮購房居住農戶的購房需求。目前,已有11個村500多農戶選擇了“房票”進城鎮購房。

  今年5月份,一個好消息讓濰坊高新區的房地產市場火爆了起來——由政府控制新建房,市民和企業買房,政府就發紅包!根據這個政策,如果是外地人,買商品房每平米獎100元;創新企業買辦公房,每平米獎240元;職工團購買房,每平米能獎150元。這個大福利,讓當地的購房需求一下提高了很多。

  “德州經驗”與“濰坊經驗”,正是積極響應了山東省委、省政府就房地產去庫存的“九字決”——“控源頭、擴需求、轉用途”。控源頭,就是控制房地產建設量,防止產生新的庫存。擴需求,就是加快城鎮化發展,提高城鄉居民購房愿望和支付能力,擴大房地產需求。轉用途,就是將庫存商品房轉化新的用途,以免閑置和浪費。

  一系列政策利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山東省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山東省房地產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增長21.4%和25.4%,其中,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4個月,已經進入9到16個月的合理區間。

  不僅如此,下一步,山東還有環環相扣的房地產去庫存“大招”:全省各地新啟動的棚改項目總體上貨幣化安置比例要達到50%以上,部分地區要達到100%。對選擇貨幣化安置的棚戶區居民,給予購房資金或面積獎勵。

  在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和使用率方面,允許企業、個人均按5%下限繳費,連續足額繳存6個月以上即可申請貸款,3個月以上即可提取本人和配偶的公積金支付房租,實現低門檻、廣覆蓋。鼓勵收購庫存商品住房作為公租房,將符合條件的商品房、閑置廠房、倉庫等轉型利用,依法依規改造為電商用房、養老地產、旅游場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等專業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