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城已經建成入住的有報業文苑、金科城、綠地中央廣場等多個小區,還有數個樓盤正在開發建設。 記者王鋒 攝

  8日晚,市民劉昌懸了三四個月的心終于落下——這天晚上,他位于無影山附近的一處房產,在中介掛了四五個月后,終于簽了房屋買賣合同,溢價4萬元出手。

  一方面,他很高興,賣得的房款可以還清其在東部改善性住房的房貸;另一方面,他又有些失落,濟南東部房價“非理性”瘋漲,促使房子的買家目光投向西部,基本沒議價就簽了合同,這是否意味著西部漲價才剛剛開始,自己賣便宜了?

  買房記

  房產1:無影山94平方米雙氣房

  2009年42萬買入,2014年漲至74萬,后基本沒漲

  2008年底,剛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半的劉昌開始著手買房,那時機遇好,全球金融危機大爆發,國內鼓勵買房。

  “當時的政策,比現在還要優惠,首付可以兩成,稅費大部分可以減免,銀行貸款甚至可以打七折。”劉昌說,一開始選房,他也是本著濟南人傳統觀念,“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劉昌手中的首付款,不足以支撐他在東部、南部買房,最后選在無影山附近買。“現在看來,當時東部房價也不貴,歷下區歷山路沿線二手房,均價6000多元,無影山附近4500多元。”劉昌說,但沒辦法,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最后,劉昌在2009年初,買下無影山附近這套94平方米雙氣房,總價42萬元。“當年就感覺,這套房買對了。”劉昌說,當時在各種利好政策刺激下,全國樓市一片向好,第二年,他的這套房產就飆升至60余萬元,第三年飆升至70余萬元。

  再后來,各種限購、限貸等打壓政策出臺,劉昌這套房產基本沒再漲價。“2014年,同單元鄰居家4樓買房,同樣戶型,同樣面積,總房款74萬元。”劉昌說,今年5月份,他去中介咨詢,他的房子能賣多少錢,得到的回答是75萬元,“合著這兩三年,基本沒漲價呀”。

  房產2:十畝園學區房

  2013年1萬/平方米買入,現在1.9萬元左右

  2013年,劉昌的女兒年滿三歲,為女兒上學做打算,得買學區房了。“我自己努力,再加上雙方父母鼎力支持,30多萬元的首付款是湊齊了。”

  幾經看房,再加上限購、限貸等政策限制,需要首付六成,劉昌最終在十畝園買下一套沿街房,兩室一廳,南北通透,總房款55萬元,約1萬元/平方米,算是落戶了。半年之后,鄰居家中戶,一套一室一廳40多平方米的房子出售,價格1.2萬元/平方米。

  前段時間,劉昌十畝園房產的女租客咨詢,房子買時價格多少,劉昌回答“一萬”,房客非常驚訝。原來她準備購買隔壁房產,對方要價80萬元,相當于1.9萬元/平方米了,房客表示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