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主引擎的濟南,在輻射帶動其他6市的同時,全面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硬”實力。

  “四個中心”推進順利

  濟南,從奧體西路向西望,現在還是一片剛剛拆遷過的空地。不久之后,這片總面積約3.2平方公里的空地上將建起中央商務區(CBD),建筑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

  “一年有勢頭,兩年有看頭,三年有突破。”這是濟南圍繞打造“四個中心”和現代泉城三年行動綱要的時間表。以中央商務區為重大突破口,當前,濟南各項工作如火如荼,發展日新月異。

  據了解,濟南將投資1912億元推進“區域性經濟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物流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力爭3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家、服務業企業200家以上。

  推進區域性經濟中心建設中,濟南打造國家級、省級重點發展載體強化區域戰略支點作用,重點安排齊魯制藥生物醫藥產業園、晉煤潔凈煤汽化技術企業轉型升級等產業項目71個,今年計劃投資336億元。

  1月—7月,濟南市絕大多數經濟指標的增速達到或超過全省水平,并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生產總值增速與全省持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近年來首次超過全省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值三項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

  推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中,力促漢峪金谷錯位聯動發展。重點安排歷下金融商務服務中心、中國人壽大廈等6個金融項目,促進山東新金融中心、漢峪金谷錯位聯動發展。2016年計劃投資13億元。

  推進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截至目前,21個市級重點物流項目已開工16個,其中8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菜鳥物流項目簽約落地。

  推進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高標準打造“兩城兩谷”。重點建設智谷信息軟件產業園、創新谷加速器等14個項目,2016年計劃投資54億元。

  培育城市經濟新載體

  今年以來,濟南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推進量子通信和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與產業融合,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創新大會,出臺相關意見,促進信息化相關產業發展,努力打造國家級“互聯網+”示范區。制定實施《<中國制造2025>濟南行動計劃》。

  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濟南加大金融機構引進力度,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全方位打造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機構中心、資金結算中心、金融交易中心、金融后臺服務中心,金融集聚效應顯現。

  目前,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遷入濟南市,中央商務區及輻射區域累計進駐省級總部近30家、金融服務機構65家。不久之前落戶市中區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總部在美國紐約,是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0多萬名員工,主要服務全球500強企業。去年,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全球總收入為352億美元。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年度銀企授信落實603.6億元,占簽約額度的51.6%。

  推進濟萊區域合作

  《濟萊協作區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濟萊協作區建設近期工作要點》,確定了交通、教育、建筑、旅游、社保等方面的23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兩市同城化深入開展。

  2015年,濟萊協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6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4.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117.5億元,占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比重分別為31.0%、38%和26.1%,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0.6、2.5和2.5個百分點。

  兩市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區域內鐵路、公路及濟南國際機場運輸能力顯著增強,水利、能源、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

  “五個同城化”高效推進。交通同城化方面,濟萊城際快客順利開通,實現公交化運營,兩地公交邁入“一卡通”時代。通信同城化方面,濟萊通信資費實現同城,兩市間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用戶均實現按市話收費。戶籍管理同城化方面,濟萊實現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在現行戶籍制度框架下,制定網上戶口遷移辦法,實現兩市戶口網上互遷。公共服務同城化方面,企業養老保險關系實現自由轉移接續,醫療保險實現異地聯網結算。資源配置同城化方面,兩市推動零擔貨物和專線運輸同城同價、同城同質、同城同速,使空載率由40%降低到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