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三去一降一補”成效初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

  齊魯網濟南9月19日訊(記者 蔡紀香 董光強)9月19日上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行。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住建廳、山東省金融辦的有關負責人從不同方面專題發布了山東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的工作情況。發布會由山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宗國主持。

  省發改委:27項重點任務40條“黃金措施” 山東供給側改革穩扎穩打

  山東省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全省“十三五”發展的主線和實現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在2016年5月份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27項重點任務,提出了40條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目前,相關工作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齊魯網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山東省在抓好國家公布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船舶五大產能過剩行業基礎上,主動增加煉油、輪胎、化工、煤炭4個行業,著重化解過剩產能,目前9個行業產能利用率均實現提升。

  在去庫存方面,山東統籌加強供需有效銜接,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通過差異化和彈性化政策,全面消化房地產、工業、農業存量。1-8月份,山東房地產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增長18.5%和22.8%;商品房庫存去化周期16個月,同比縮短7個月;1-7月,全省工業產銷率達到98.77%,同比提高0.15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300億元以上,增長40%。

  同時,山東大力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充分發揮銀行主渠道作用、多元化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深入推進地方金融改革,有效推動去杠桿。堅持減負、解難、放活相結合,通過降稅清費等改革舉措,切實為實體經濟減負擔、降成本,僅“電改”一項,便可為企業減負500億元。

  此外,圍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山東省著力補齊短板,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城鄉基礎設施、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改善社會民生,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加快構建與新供給體系相配套的軟硬基礎設施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