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說法:學生的理解有誤
據了解,學生參加實訓的仁寶資訊工業(昆山)有限公司,屬臺灣上市公司-仁寶企業集團,坐落于江蘇省昆山市出口加工區,主要產品包括Notebook、MP3等電子產品。
9月20日晚,記者聯系到仁寶公司人力資源部陳部長,他表示,具體情況會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自己并不愿意接受記者采訪。
那么,學生所反映的問題是否屬實呢?記者聯系到了圣翰學院一位姓蔣的副校長。蔣校長告訴記者,學生理解有誤,其反映的情況多不屬實,學校在溝通情況時存在教育失當。
爭議焦點一:學生實習只能選這家工廠?
一位大二學生告訴記者,他們9月4日開學,9月5日正式上課,但是開課后并沒有老師前來講課,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室里自習。過了兩天,一家名為仁寶資訊工業(昆山)有限公司來到學校宣講,學生同企業簽訂了合同書,之后學生、學校和這家企業簽訂了三方協議書。但是這位學生表示,學校是強制學生實習,參加實訓之前,并沒有其他的企業可供學生選擇,只能選擇這家企業。同時,如果想要自己找其他的實習地點,還會受到來自老師的較大阻力。
9月20日下午,生活日報記者來到了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學院一位姓蔣的副校長表示,并不存在強制實習,可能是學生對于老師的說法有誤解。他表示,實習包括自行選擇和集體實習兩種,自行選擇要提供個人申請、證明、協議,未滿十八歲還要簽署知情同意書。學校并未強制學生到規定單位實習。
“但是學生自主選擇其他企業實習,學校會進行把關,一方面是防止學生沒有社會經驗,被一些皮包公司欺騙;另一方面保障實訓的專業對口,能夠學有所得。再加上這是這屆大二學生第一次參加實習,因此把關更嚴。”蔣校長告訴記者。
據新京報報道,此前有媒體發文稱,學生作為實習主體,他們對選擇什么實習單位,以及實習多長時間應有自己的話語權,學校有建議和提供選擇的責任,但沒有隨意安排的權力。

網上曝料有學生被暫緩發放畢業證
爭議焦點二:不參加實習就不發畢業證?
有學生稱受到了老師的威脅,如果不參加實習,就有可能延期畢業,甚至畢業證可能拿不到。蔣校長表示,實習是課程的一部分,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實訓成績合格之后,學生才能順利畢業。《規定》中第二十九條,“頂崗實習的考核結果應當計入實習學生學業成績,考核結果分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次,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學生獲得學分,并納入學籍檔案。實習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畢業。”
校方表示,考核結果是由實訓企業同學校共同給出,一般企業的評價占40%,校方的評價占60%,合格后學生即可順利畢業。
那么這次提前結束實訓的學生是否延期畢業,甚至無法拿到畢業證呢?蔣校長表示并不會。“如果畢業之前,實訓成績合格,那么畢業就不會受到影響。停止實訓先行回來的學生已經返校,正常進行上課。”蔣校長告訴記者。
據新京報報道,若學校將實習成績與畢業證直接掛鉤,其潛臺詞只有一個:就是實習生必須到指定企業。這種違背《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精神的做法,是出于善意的為學生考慮,還是其他什么目的,十分令人生疑。
爭議焦點三:學生被當成廉價勞動力?
一位學生稱,參加實訓后,自己就一直在流水線上組裝電子產品。“一天要工作十個小時,工廠離住的地方較遠,早晨7點多上班,晚上7點多下班,6點鐘就要起床,晚上快9點才能回到休息地方。上下午各有兩次休息時間,10分鐘的上廁所時間,午飯晚飯各有40分鐘的吃飯時間。”學生反映一周要工作七天,原來說好的周日有休息,可是并沒有。
學生還稱,自己的工資按小時計算,每小時13塊錢,一天工作十小時,一個月的工資在3000到3500元之間。“但是這個工資相比于正式工要低,正式工每月能拿到4500元左右,我們干的活同正式工沒有區別。”學生告訴記者,“正式工有正常休假,但是我們沒有,中秋夜假期法定放三天,但是我們只放了一天。”
對于勞動時間過長,蔣校長表示確實存在。“我們在協議書中同企業約定,學生每天工作的時間是8到10小時,但是最近企業接到的訂單非常多,學生的工作時間因此就在10小時左右。”蔣校長表示,當初同企業簽訂協議,是要保證學生一個月有6到8天的休息時間,學校會同仁寶公司進行協商,力爭8小時工作制。他表示,學生覺得勞動強度大,可能是學生習慣了學校生活,沒有適應社會工作的節奏。
校方表示,考慮到學生是短期非熟練工,因此相比于長期熟練的正式工人工資要低。
對于實訓學生中秋只放了一天假,校方表示,部分學生確實存在這種情況。
記者檢索發現,近年來多有職業院校生實習淪為廉價勞動力的相關報道。去年中等職業教育相關評估報告也顯示,有少數學校,將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使用,組織在校生去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頂崗實習,勞動強度大,報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