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胳膊疼 話務員是個辛苦活
信息到底如何泄露?公司各有方法
信息暴露非話務員之過,隱藏環節更需關注
一上午的時間,記者共打出120個電話,其中有兩個意向客戶,也就是有可能給記者帶來提成的客戶,這需要做好記錄后續追訪。話務員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很辛苦。一天坐在凳子上一直打電話打電話,口干舌燥不說,還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客戶。
是什么人會選擇這份工作他們自己是怎么看待這份工作的呢?銷售經理告訴記者:“一般來這干的都是大學生和生孩子帶孩子的媽媽”。很多人選擇這份工作,只是因為它時間合適,又能多少掙點錢。“因為我住附近,離家很近,我不耽誤接送閨女上學,節假日都可以休,所以我覺得這些條件都符合我工作的要求,所以就覺得沒什么了”。
電話銷售沒有嚴格的要求,入門門檻低,一個座位,一部電話,一紙資源,就讓人搖身一變成了話務員。而對于她們的這份工作,有人表示理解,有人直接不待見。“如果三番五次打過來,也會爆粗口。”
有人對話務員的工作表示理解,有人覺得無法接受。但除去電話銷售狂轟濫炸般的騷擾,市民更想知道:我的電話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
在售樓處的體驗過程中,桌子上就放著厚厚一摞電話資源,上面清楚寫著機主姓名。在另一家票務公司,所有公司被分好類放在一個表格中,上面也記錄著廠家座機號碼或者負責人手機號。
這些號碼,有通過軟件搜索搜集而來,也有直接從網上找號碼段,但范圍廣,效率低,有企業向記者透漏,他們現在已經有了更加精準的信息搜集方法,“從運營商那里對包括4s店之類的,有專門賣好號碼,平均一個3毛。樓盤、4s店什么的都賣,這不算泄露個人信息,只有電話,我也不知道這個電話是誰,這早就已經形成產業鏈了,3毛一個的身家都在百萬以上。”
買車、買房、購物、辦會員卡,任何一種方式都會導致電話信息泄露。這讓每一名電信用戶如同數據一般,暴露在信息時代的大環境里。在信息化環境下,電話推銷整個體系環環相扣,話務員成了最微不足道的一環。她們把信息泄露搬出了水面,隱藏在他們背后的環節才是問題所在。
很多市民表示:“信息被販賣很生氣,但是沒辦法,對話務員說難聽的話也沒用。”
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通告中指出今年年底全部電話實名制達到100%,并明確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獲取、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通告也要求電信企業、銀行支付機構要切實履行主體指責,責任落實到位。個人信息泄露,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只有行動起來,才能還給你我一個清凈安全的通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