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路記者“臥底”暗訪過程中發現,客戶信息會在不同的樓盤、中介間流通。經多日調查,在地產行業內,客戶信息的買賣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生意鏈,這也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一頁電話號碼>>認籌時留的信息,流到電話售樓處
9月21日至25日,本報記者在一電話售樓處工作。24日中午11點左右,一負責人拿過一張A4紙。上面打印了兩列電話號碼,共120個,沒有標注姓名等其他信息。該負責人介紹,這些是之前一火熱樓盤認籌不成功客戶的聯系方式。
記者隨機撥通了12個電話,其中11人證實曾將信息留在該樓盤。7人表示在樓盤推銷的活動展點留下過信息,但沒有去認籌;3人認籌,后來沒有去開盤;1人在售樓處留下電話,沒有認籌。
“當時樓下搞活動,就留了個號碼。”張女士說。
“后來把認籌金退掉了,沒去。”石先生說他在7月交了1萬的認籌金,但是房產公司一直拖著不開盤,周圍的房價又一直在漲,加上后來房產公司打電話來要升籌到6萬,怕錯過買房的最好時機,他就把籌退掉了。
另一位張先生的情況也類似,“開盤時間從7月推遲到9月,房價從六七千漲到八九千,有些貴,加上家里有些事情就退了籌金”。
而王先生稱,他當時正考慮買房,在活動展點登記了號碼,但是后來覺得項目交房太晚就沒考慮,選了其他樓盤的房子。另有幾個客戶表示當時是為了領一份禮品才留的號碼,也有人表示只是關注一下樓盤信息,還有的則是陪朋友去售樓處看房時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