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山東GDP同比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

  如何評價這個7.5%?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向好發展是否意味著經濟筑底?新動能是否已經挑起經濟發展的大梁?四季度經濟發展走勢如何?記者邀請相關專家就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進行了解讀。

  經濟運行穩中提質

  “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山東經濟增長較為穩定的態勢特征沒有改變。”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冰說,我省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廣杰認為,“雖然我省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但總體來說仍運行在合理區間,而且需求結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升。”

  從需求結構看,一是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結構優化。盡管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但總體呈現緩中趨穩態勢,而且第三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二是消費穩中有升、持續向好,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消費保持平穩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提升。三是對外貿易保持回穩向好態勢。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均實現正增長,對外貿易狀況明顯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供給結構看,工業增長趨穩,第三產業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平穩增長,增速6.7%,利潤狀況有所改善。

  在經濟企穩的同時,山東經濟轉型也取得顯著成效: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7.7%,比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工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產業增加值、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1.6和0.4個百分點;消費成為經濟運行重要支撐,同比增長10.2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供給側改革實效超預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效是實實在在的,而且是超預期的。”李廣杰指出。

  從去產能看,目前,我省今年壓減生鐵產能270萬噸、粗鋼產能270萬噸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關停煤礦52處、產能1336萬噸,地煉行業淘汰落后產能4102萬噸。截至9月底,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8.2%,利潤、利稅居全國首位。

  從去庫存看,至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4328.6萬平方米,分別較6月末和3月末減少205.9萬、448.1萬平方米;從去杠桿看,比去年全年降低1.5個百分點;從降成本看,企業用電成本、稅費成本有所降低;從補短板看,基礎設施、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等相關行業的投資實現較快增長。

  “9月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出現積極變化,降幅比1月縮小4.7個百分點,價格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環比看,1月、2月和6月比上月有小幅下降,其余6個月均環比上漲,價格逐步回穩,這是宏觀經濟緩中趨穩的標志,表明當前的工業通縮狀態基本結束,工業領域的供求關系有實質性的變化。”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李兵表示。

  與此同時,以新主體、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新的增長動能加快成長。

  四季度仍面臨下行壓力

  李廣杰表示,雖然前三季度山東經濟運行出現不少積極變化,但仍存在和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四季度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

  他分析,從動力轉換的角度來看,前三季度,山東新興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新的動能在加快成長。但是,山東新興經濟規模仍然較小,對促進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能力仍然不夠強。表現在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對外依賴程度高;設計研發、健康養老、現代金融等新興服務業規模小,帶動能力仍然較弱。

  此外,我省企業生產經營綜合成本仍然偏高,企業融資成本、用工成本偏高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來看,山東四季度經濟形勢發展仍然不容樂觀,尤其是受房地產調控的影響,對于消費和投資產生的不利影響將會顯現。”李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