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已成為公眾健康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2015年中國體檢行業以超過25%的增速增長至940億元。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體檢市場的日益開放和發展,體檢行業也是亂象叢生。
體檢套餐繁多,收費眼花繚亂
濟南市民魏先生的父親去年剛剛退休,老人雖然閑了下來,但每天仍是煙不離手酒不離口,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魏先生對父親的健康很是擔心,便想讓老人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不關注不知道,一打聽竟然這么多項檢查,并且套餐價格差距很大,同樣是老人套餐,貴的上萬,便宜的卻只有幾百元。”魏先生說,貴的套餐檢不起,便宜的套餐感覺不全面,真不知道該怎么選才好。
“在體檢經歷中,你都遇到過以下哪些問題?”齊魯晚報近日發起了一期關于體檢行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吐槽”最多的是“檢測過程不嚴謹,有病檢測不出來”,其次是“體檢套餐繁多,收費混亂”。不少市民認為,有些體檢機構,走馬燈似的體檢方式很難得到準確結果,查也就圖個心理安慰。
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對體檢本身市民都表示認可,但對檢測的效果卻都抱有懷疑態度。
46歲的吳女士告訴記者,單位每年組織一次體檢,但感覺基本沒啥用,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總感覺應付成分多一些。“我們單位都是年中體檢,臨近年底的時候準備自己再仔細查一次。我上網查了查,這么多套餐,根本不知道咋選,關鍵是太貴了!稍微全面一些的檢查就要三四千,就算體檢好處再多,這錢花得也心疼呀!”
市民王先生有次去韓國體檢,體檢結果顯示他有“不寧腿綜合征”。“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查出來的。在國內體檢了N次,從來沒有查出來過。我覺得體檢也就那么回事吧!”王先生說。
換兩項貴一萬多,搞不懂該不該查
記者咨詢了幾家醫院的體檢中心和體檢連鎖機構,發現檢查項目套餐眾多。在濟南一家三甲醫院官網上,掛有普通套餐、白領套餐、兒童套餐、老年套餐等13種。記者點開老年套餐發現,里面又分為了A、B、C、D四種套餐,A套餐價格相對便宜,為700元,D套餐價格最高,為16000元,價格相差了20多倍。
同樣是老年套餐,只有一兩項不同,價格就差距懸殊。在功能檢查一欄,D套餐僅僅用“PET-CT”和“320排CT”替換了C套餐里的“頭顱CT”和“肺部CT”,價格立馬漲了1萬多元。
山大二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劉斌告訴記者,PET-CT是目前世界上高端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相比抽血檢查腫瘤標志物、CT、MRI檢查等,PET-CT更能準確、全面判斷治療效果。
“做一次PET-CT至少七八千塊,普通老百姓誰受得了?我認為,這個要根據自己情況來定,體檢只是對疾病的初步篩檢,發現疑似病變了,才做進一步檢查,所以正常情況下沒必要上來就用多么先進的儀器。”劉斌表示,很多疾病可以通過體檢項目發現異常,不過,體檢并非花費高或項目多就一定最好。體檢應當按照不同人士的年齡、職業、家族病史等情況,組合項目。
體檢時拍胸片,防護服成擺設
說到體檢,市民劉女士不禁想起自己去年的一次經歷。在拍胸片時,她下意識地拿起角落里的防護設備往身上穿,“你干嗎呢?不用穿,站上去就行!”隔壁控制室醫生通過喇叭向她喊道。
劉女士事后越想越不對勁,“胸透室外面就貼著‘必須穿戴防護用具’的受檢須知,這通知是給誰看的呢?”
記者走訪城區多家醫院放射科和體檢機構發現,雖然門外都貼有明顯的標示提醒,防護用具也都一應俱全,但使用的幾乎沒有。記者采訪排隊等候拍片的幾名患者,均表示不知道拍片要穿防護服。我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醫療機構開展介入放射學與其他X射線影像診斷的工作場所,應當配備工作人員防護用品和受檢者個人防護用品。對鄰近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組織(眼睛、甲狀腺、性腺等)進行屏蔽防護,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五大不靠譜體檢”需正確看待
網上曾流傳一份“五大最不靠譜體檢項目”,這份榜單包括“X光片查肺癌”、“彩超查前列腺癌”、“血鈣檢測兒童缺鈣”、“紅外線查乳腺癌”和“化驗指標篩查胃癌”。
“這些說法雖然偏頗,但還是有些道理的。山大二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劉斌分析說,比如X光片,由于其分辨率低,因此檢出率比較低,早期肺癌比如5㎜以下的根本發現不了。省立醫院兒科醫生李桂梅稱,不少家長認為,抽血測微量元素,血鈣正常,孩子就不缺鈣了,其實看兒童缺不缺鈣,驗血不應作為主要的確認方式,更多的還是要靠臨床觀察和經驗來判斷。對于化驗指標篩查胃癌,山東省腫瘤醫院主治醫師陳明表示準確性不高,僅可作為初篩。
劉斌表示,雖說這“幾大最不靠譜項目”說得在理,但并不是說這些在體檢中一無是處,它們雖說不是很精確,但目前來說相對收費低,民眾容易接受,并且只是初步篩查,了解了個人身體的基本情況,還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
不同群體要選擇不同檢查項目
千佛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吳紅彥建議,非疾病人群,建議每年甚至半年接受一次基礎性檢查,排查身體健康隱患;已查出疾病的患者,應將體檢時間縮短,最好3到6個月檢查一次。對于18至35歲的非疾病人群,一般基礎檢查套餐即可;35-45歲人群建議在基礎檢查套餐中,增加骨密度、心血管、腫瘤等適齡項目;45歲以上人群除基礎檢查外,重點建議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病、腫瘤、冠心病、腦卒中篩查等。
也有醫生認為,體檢項目,有些如乙肝五項、胸透等沒必要年年檢查,兩三年檢查一次即可,“建議體檢機構、單位重新規劃體檢項目,從普遍體檢到個體體檢,每個年齡段檢查的項目有所不同,每年的體檢項目也不應一樣。”另外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在選擇體檢機構和套餐時,千萬別偏聽偏信,掏腰包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落入五花八門、華而不實的體檢圈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 實習生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