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先學后付”的個性化學車模式開始在濟南亮相。可過去快倆月了,因為嫌麻煩、價格貴等原因,38所試點“先學后付”的駕校里還沒迎來一名學員。盡管遇冷,但2018年前濟南60所駕校都將可以“先學后付”,讓市民多一種學車選擇。同時,按照駕培改革新規,明年學車將會首次增加“至少培訓300公里”的限制要求。
濟南60所駕校2018年前都可“先學后付”
10月底起,濟南聯眾舜通、方正、易達利等駕校陸續啟動了先學車后付費的試點,目前已有38所駕校試點。
簡單來說,先學車后付費主要是指科目二、科目三駕駛操作技能培訓階段,學員可按預約時段學時價格在課程結束后支付培訓費用,當次支付費用確定后,學駕人才能預約下一次培訓。
市民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個性化模式并非取代了現有的培訓前“一次性繳費”,而是兩種模式共存,市民學車時可自由選擇。
“有學車的市民來咨詢過,年齡多集中在三四十歲,但目前還沒有一個學員報名。”濟南聯眾舜通駕駛員培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云剛告訴記者。和聯眾舜通一樣,記者了解到,目前“先學后付”試點的38所駕校都沒人來報名。
先學車后付費模式主要對應的是“一對一”教學,總的學費會比現有大班制3000多元高至少一兩千元。另外,上一次課交一次錢,也讓不少市民感覺“太麻煩”,這也導致了先學車后付費模式在濟南遇冷。
但記者從濟南市駕校服務中心獲悉,盡管市民對這種新的學車方式并不太“待見”,但按照交通運輸部要求,2018年前濟南60所駕校都將普及提供該模式。“提供‘先學后付’,只希望給市民更多元化的服務選擇。選擇權在市民手里,也倒逼駕校提升服務水平。”濟南市駕校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明年起學車將首增“至少培訓300公里”
事實上,“先學后付”只是交通運輸部推行的駕培改革的一部分。
今年5月,交通運輸部修訂了《機動車駕駛員計時培訓系統平臺技術規范》和《機動車駕駛員計時培訓系統計時終端技術規范》,之后新的《機動車駕駛培訓教學大綱》公布。
按照新大綱要求,C1學車時間由原來78學時降低到62個學時,但首次增加了學車里程的考量,要求“各省應根據實際對各準駕車型培訓里程做出相關要求,但最低不得少于300公里。
李云剛告訴記者,新大綱增加了實際操作的內容,總學時雖然減少,但增加了科目三路上培訓的時間,這也與培訓公路里程不少于300公里的要求相對應。目前,各駕校的培訓主要依據培訓學時,沒有強制增加公里數的考量,一般培訓公路里程在200公里上下。
這也意味著,明年“300公里”的培訓限制要求實行后,部分學員即使快速學會了各項駕駛技術,但因為沒有達到要求的總里程,也不行。
駕培改革啟動后培訓成本將增加
“培訓對公路里程進行了明確限制,并比現在普遍情況增加了,肯定會增加駕校的培訓成本。”濟南一駕校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公路里程培訓具體數據的計算和記錄在濟南所有駕校現有的終端管理設備上并不能實現。該限制要求推廣后,也意味著駕校要面對駕培車輛上計時終端設備和管理平臺的升級和更換。
一駕校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交通運輸部駕培的改革內容,除了培訓公里數的體現,未來駕校計時終端設備還將會增加指紋記錄、音頻記錄等,這都是濟南眾多駕培車輛上終端設備現在無法實現的。
“現有的終端設備還有些落后,肯定要升級或更換設備。”李云剛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濟南基本所有駕校的車輛終端設備和平臺系統都將要升級和更換,就需要費用了。
根據駕培改革推進,濟南駕校將會在明年升級和更新終端設備和系統,在和相應供應商談判后,駕校要提供相應費用。“無論是培訓公路里程增加,還是設備終端更換,都將會給駕校增加培訓成本。”一駕校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