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開始的第一天,阿里和騰訊打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支付寶的大招是無現金城市周,從8月1日開始到8日將有超過1000萬線下商家參與,全國的支付寶用戶只要在支持支付寶收款的商家消費超過2元,就有機會獲得獎勵金,最高4888元。
而微信支付則推出了8.8無現金日,8月1日至8月7日期間,用戶使用微信支付可領取并累計鼓勵金,還可額外隨機獲得現金紅包、專享代金券等驚喜彩蛋。鼓勵金可在8月8日當天一次性抵扣。
早在今年2月,支付寶就提出“要用5年時間把全中國推進到無現金社會”的目標。目前已經有杭州、武漢、福州、天津、貴陽等5座城市與支付寶合作建立起“無現金城市”。為什么巨頭之間會如此看重移動支付的爭奪戰?無現金背后有哪些商業價值?
場景化無現金支付已經來臨
其實早在無現金周之前,阿里布局無現金的場景已經在逐漸鋪開。
最熱鬧的要屬無人超市。7月17日,盒馬鮮生宣布北京大成店、上海平高店、上海新江灣店三店開業。這個盒馬鮮生,正是阿里巴巴集團在新零售領域探索了兩年的項目。在盒馬鮮生店內,所有支付均在線上完成,不接受現金支付,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寧波開出13家,并且已有門店實現了規模化盈利。
在傳統停車場的出入口,車輛出入要經過取票、收費、找零等環節,一到高峰期出入口的擁堵讓無數司機急出一身汗。基于這個場景的痛點,支付寶推出無現金停車。今年6月20日,上海虹橋停車場和支付寶推出升級版的無現金停車場。用戶出停車場的時候,不需要停車,不需要掏現金,甚至也不需要掏手機,車子開到起落桿,攝像頭識別車牌后,會自動從車主的支付寶里扣取停車費,整個過程用戶“無感支付”,而且車輛通過時間會比原來節省80%。

在此之前,支付寶已經與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的機場達成合作,目前已經有近萬個停車場支持支付寶電子繳費。
無現金機場也被支付寶拿下。今年4月21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全球“最具科技感的智慧機場”。這個智慧機場有什么樣的體驗呢?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舉了個例子:你準備前往杭州機場乘坐飛機到廈門旅游,在家里就可以通過支付寶、飛豬等平臺,直接在網上訂飛機票、購買機場大巴票、預定貴賓廳服務;到達機場后,手機就會收到要乘坐的那班航班的實時信息。
除了各種各樣的支付場景,無現金城市也成阿里落下的一枚棋子。
截至目前,杭州超過95%的超市便利店、超過98%的出租車都支持支付寶,連公交、地鐵也進入線上支付時代。不管是吃飯購物、乘坐公共交通、政務辦事大廳,都可以實現手機支付。
有一種悲憫的觀點認為:在無現金的浪潮下,老人、兒童等對智能設備使用并不熟悉的另一群人也不可忽視,而在農村地區的部分人群仍然習慣于現金交易,在無現金日里,這些依靠現金等傳統支付方式的人群顯得越來越被隔離。
而事實上,這更像是一個偽命題,推行無現金并不等于拒絕使用紙幣,要知道,在我國的法律里,后者是不被允許的。現實的情況,在一個現金流通的社會,無現金支付為大多數人提供了一種更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而非讓一部分人不便。
更何況,無現金支付對于一些特殊人群有著很好的應用。比如對視障人士,在傳統支付方式下,他們需要被好各種面值的現金,然后按順序排開,支付時還要牢記順序。而在無現金支付方式下,他門可以通過指紋、聲音等方式支付。
支付生態下創業者的狂歡時代
“這就是移動支付的狂歡節!”這是陳毅對無現金周第一天的感受。
陳毅是一家做聚合支付的創業公司聯合創始人。所謂聚合支付,就是把各個支付平臺聚合到一個入口。目前稍有規模的聚合支付服務企業超過30家。他們依托著各種支付渠道生存,通過為商家接通支付寶、微信等的支付接口獲得收益。
無現金支付發展壯大,已經漸漸形成一種生態。在這個生態下,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平臺局域居于生態頂端,下面還有各種支付服務公司,聚合支付算是一種,還有各種為支付提供技術支持的科技服務公司,甚至形成專門推廣支付的線下的地推團隊。

新的時代成就了一批新的商業和創業者。一名業內人士稱,過去支付寶有100多名線下BD團隊。早期團隊親自去一線開拓商戶,但是現在,沖到一線的都是服務商。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普及,支付領域有望進入“萬物皆載體”的新階段。此時支付不局限于手機,甚至會在手環、手表、汽車、冰箱、電視等端口進行。當冰箱食物用完后,冰箱可自動在線訂購并支付,無需人工干預;當汽車加完油后,也可以自動完成支付。
這些都意味著,對支付生態下的創業公司而言,無現金社會或許正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支付的背后,是金融入口的爭奪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發布的《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全國移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金額 157.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2%和45.59%。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絡支付業務1639.02億筆,金額99.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53%和100.65%。中國的移動支付和支付機構發生增長率,遠高于其他非現金支付業務。
據艾瑞咨詢數據,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了38萬億人民幣,遠遠超過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如此大的市場規模下,巨頭自然要全力占領市場。
“無現金”的說法更像是第三方支付的另一種說法。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無現金活動,正是兩者線上支付爭奪戰的延續,只不過換了一個說法。
如果單純依靠支付收取手續費盈利,支付公司必然不會如此下力氣。“支付,其實更像是金融的一個入口,有了支付就會獲得客戶數據,就能打通理財,就能連接信用,有了在金融領域業務延伸基礎。”薛洪言稱。
所以無現金支付的背后,是一場對金融入口的爭奪。這正是網絡巨頭們新金融的關鍵。
編輯:趙力 李凡宗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