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黃河,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濟南三橋一隧規劃不斷向前推進。8月15日,濟南市交通運輸委主任賈玉良透露,跨黃河近期交通規劃已編制完成,率先進行的就是建設三橋一隧,部分橋隧工程要實現年內開工。根據初步規劃方案,濼口穿黃隧道方案為并行雙洞、上下層設計,上層為三車道、下層為軌道交通;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工程計劃在老橋下游不遠處新建雙層結構大橋,上層為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行人、非機動車則通過老橋通行。濟南跨黃交通在告別擺渡過河后,將實現地鐵、公鐵路、浮橋“三位一體”形式過河。
齊魯大橋八車道在兩邊,軌交走中間
起自齊魯大道與濟齊路交叉口,向北上跨濟廣高速和黃河南岸堤頂,北岸落地后與309國道相交,繼續向北接308國道,順接天橋區桑梓店街道裕興路。如此一來,位于裕興路附近的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又多一條快速過河通道。
根據初步方案,齊魯大橋位于京滬高鐵橋以東1.2公里處,橋型為拱橋設計,包括引橋在內,大橋全長2330米,主橋長1170米。大橋為雙向八車道+雙線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布局在橋中央,大橋兩側為行人和非機動車道。
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老橋旁邊建新橋,汽車下面跑軌交
根據規劃,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工程將保留老橋,新建一座大橋。
該項目起于二環東高架北端,以高架橋形式沿現狀大橋路向北,在黃河公路大橋下游不遠處跨黃,落地后下穿石濟客專,止于220國道、308國道與104國道交叉口處,全長7.2公里。
新橋采用雙層布置,上層為雙向八車道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行人、非機動車等通過老橋通行。主橋采用雙塔鋼桁梁斜拉橋方案。
鳳凰路大橋橋型二選一,八車道+軌交
位于石濟客專黃河公鐵兩用橋與青銀高速黃河大橋之間,南岸順接現狀壩王路,起自荷花路交叉口,跨黃河在北岸落地后與220國道平交。
全長約6.7公里,同樣為濟陽縣崔寨街道物流園區提供了新的快速過河通道。橋型為三塔斜拉橋或三塔懸索橋,橋梁橫斷面與齊魯大橋相同,為雙向八車道+雙線軌道交通。
值得一提的是,三座大橋全部為雙向八車道,而在濟南已通車的六座跨黃橋梁和在建三座跨黃橋梁中,只有青銀高速黃河大橋為雙向八車道。另外,在濟南軌道交通目前規劃中,只有M2線明確跨河,而三座大橋均預留了軌交。齊魯大橋應是R1線遠期北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鳳凰路大橋應是R3線遠期北延濟陽,二環東高架延長線北部有M4線通過,隨黃河公路大橋新橋跨黃的軌道交通不排除是M4線延長。
穿黃隧道洞內上層公路下層軌交,沒有非機動車道
濟濼路穿黃隧道設想自2005年提出后一度“擱淺”。今年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時啟動濟濼隧道”項目,濟濼路過河通道終于確定以隧道形式穿黃。
根據方案,隧道南起濼口南路,依次下穿二環北路、北繞城高速高架、南岸大堤、黃河、北岸大堤,北至鵲山水庫,在邯濟鐵路西側接現狀309國道。其中,隧道總長3.67公里,盾構段長2.52公里,黃河南北大堤兩側明挖段長1.15公里。
此前,穿黃隧道明確了道路+鐵路方式過河,隧道內部以什么形式布置?從初步方案來看,隧道以雙洞穿黃,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三車道層,下層分成四倉,分別是軌道交通、煙道、縱向逃生通道、管廊。
此前,記者了解到隧道內沒有考慮行人、非機動車通行,從這次方案來看得到證實。根據規劃,M2線將隨隧道一同過河,在南岸設置汽修廠站,在北岸設置黃河北站。
●向前看
跨黃不止三橋一隧未來或還有新通道
在目前的跨黃通道格局中,濟南將形成“十二橋一隧”過河布局。在“十二橋一隧”中,長清黃河大橋、平陰黃河大橋距主城區較遠,加之青銀高速黃河大橋、濼口黃河鐵路大橋、京臺高速黃河大橋不是兩岸市民交通往來的主要通道,黃河浮橋不定期拆除,未來過黃河交通壓力依然存在。
媒體此前曝光的濟南北跨通道規劃圖顯示,遠期還有多條市政道路跨黃,將徹底解決過河交通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