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這些核桃賣了,我這背了13年的債能還個差不多了,心里可算輕快點了。”濟(jì)寧市任城區(qū)62歲的張心玉老人拖著殘疾的左腿,照料著5畝核桃樹8年,終于開始結(jié)果豐收了。其實許多債主在多年前就已表示不需要他還錢,可這些年他拖著一條腿種地、挖沙、看大門,什么活都干,從未停下還債的腳步。

  車禍撿回一條命,欠下十幾萬外債

  十年如一夢,提前當(dāng)年的那場車禍,張心玉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在鬼門關(guān)走了一遭,閻王爺不愿收他。事情發(fā)生在2004年9月的一個夜晚,嘩嘩大雨下個不停,出門回家的張心玉打傘在105國道邊走,突然眼前閃來一片燈光,隨即他失去了知覺。

  原來一輛面包車急馳而過,或許是沒注意到,直接從他身上碾壓過去,消失在茫茫雨夜中。兩天后,躺在病床上的張心玉睜開了眼,“斷了14根肋骨,腹部大出血、雙腿多處骨折,全身多處動了手術(shù)……”就連醫(yī)生都感慨,他是撿回了一條命。

  雖然醒過來了,但張心玉身心遭受著巨大的煎熬,家庭蒙上一層陰影。“我雙腿失靈,躺在床上不能動,只能被照顧著。”雪上加霜的是,肇事者趁著雨夜逃之夭夭,前后近20萬元的治療費只能由這個家庭自己承擔(dān)。

  遭遇車禍之前,這個家庭雖不算太富裕,但衣食無憂,平靜而溫馨。“當(dāng)時父親干建筑,經(jīng)常包活帶著人干,家里不愁吃喝。”兒子張海洋記得,在校園里,他的零花錢比一般同學(xué)多,父親疼愛他,舍得給他錢花,除了好好讀書,他沒有別的心思。

  因為治病,家庭變得一貧如洗,還欠下十五六萬的債務(wù)。當(dāng)時張海洋正在讀高二,為了幫助家庭早點擺脫困境,懂事的他不顧父親的強(qiáng)烈反對,主動輟學(xué),一邊打工掙錢,一邊幫著家里人照顧病床上的父親。

  得知張心玉的遭遇后,不少親友伸出援手提供幫助。最讓他感動的是,不少跟著他打工的村民紛紛前來探望,有的拿來三千、有的送五千,給他治傷。“跟著他打工的時候,從來沒拖欠過我們一分錢,人特別好。”曾經(jīng)跟隨張心玉打工的村民孫先生說。

  很多人不要他還錢,他說不愿虧欠別人

  盡管很多人都明確表示錢不用還了,但張心玉讓家人把大家送來的錢一一登記做帳。“當(dāng)時在病床上,我就一個信念,一定要站起來,一定要把債務(wù)還清。”他說,無論做什么,他都不愿意虧欠別人,不然心里不踏實。

  憑著治療以及多日里的忍痛鍛煉,一年多后,張心玉堅強(qiáng)地走下了病床,但只能拖著一條腿走路。漸漸好些后,他一邊種地,一邊想辦法找力所能及的活干,拼命掙錢還債。“去沙場鋤沙、幫別人地里干農(nóng)活,晚上去去廠子看大門,能要能賺錢,我什么都愿意干。”他堅信,自己活著就一定能把債務(wù)還清。

  經(jīng)過10年來的努力,大的缺口已經(jīng)補(bǔ)上,如今還只剩下5萬元債務(wù)。為了早日還清債務(wù),2009年春天,經(jīng)人指點,他從鄒城購來180棵核桃苗,種起了5畝核桃。“核桃不像瓜果,易保存,好打理,我年齡大了,不合適大的體力勞動,能慢慢打理。”

  8年來,他把全部心血撒在核桃園里,以雞糞為有機(jī)肥施肥,耐心澆水,剪枝,看著核桃樹一天天成長,老人臉上也有了笑容。“前年的時候第一次結(jié)果,收成一般,最后收完盈余不多,但是我看到了希望。”

  賣了這些核桃,老人能實現(xiàn)心愿

  8月19日下午6點,記者來到二十里鋪街道南村,毗鄰105國道路西邊的核桃園中,62歲的張心玉佝僂著身子,吃力地打理著枝頭的核桃。幽靜的核桃園里散養(yǎng)著一些雞,悠閑地在叢林間覓食。

  5畝的核桃園中,核桃果青綠中泛黃掛滿枝頭,一片豐收的景象很是喜人。“種的這個品種的核桃是我專門精心挑選的,皮薄肉多,今年核桃長勢很好。”看著碩果掛滿枝頭,張心玉樂得心里,盡管腿腳不便,打理起來吃力,但他精神抖擻。

  在外打零工的兒子張海洋回到家中來不及休息,趕到核桃園中幫著父親一塊剪理枝葉。對于父親的不辭勞苦,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怕父親摔著,他不讓父親打理高處的枝葉,自己搬來一把木梯,爬到高處剪枝。

  “父親說了,過得再苦,也不能虧錢別人,我們一定把債務(wù)還清。”張海洋父子倆看著今年五畝核桃掛滿枝頭,臉上洋溢著希望,“至少能收兩千多斤,但愿早賣出去早還清債務(wù)。也歡迎好心人來采摘或收購。” 張海洋的電話:13854709805。如果您希望購買或采摘核桃,可以與他聯(lián)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蘇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