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駭河通航根據規劃要建設三級航道,最低標準為水深3.2米、底寬45米,新建的橋梁采用一跨過河,橋梁凈空高度不小于7米。記者探訪徒駭河發現,目前要實現徒駭河通航還要邁過不少坎。由于目前的徒駭河水量并不穩定,需要引入其他水源。沿線還有多座橋梁、水閘需要改建,要實現通航,還需要沿線各市的共同合作。

徒駭河要想復航,沿線眾多橋梁不能滿足要求,需要改建提升。徒駭河要想復航,沿線眾多橋梁不能滿足要求,需要改建提升。

  通航需全面清淤

  彎曲處還要取直

  記者在濟陽縣垛石閘附近看到,此處的徒駭河河面較寬,目測該處河道斷面在100米以上。記者沿著垛石閘向上游走去,河道河面雖然有變化,但河道斷面仍然很寬。在河邊釣魚的杜先生告訴記者,徒駭河原先比較窄,多次整修過后,目前的河道斷面已經比較寬了。

  雖然徒駭河河面較寬,但是目前河上停的都是打魚的小船,并不通航。根據山東省政府2012年簽發頒布的《山東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徒駭河航道被列為地區性重要航道。到2020年,徒駭河航道將進入開發建設階段,條件較好的河段實現復航。

  根據規劃,航道起點為徒駭河聊城段與京杭運河相交的四河頭,終點為濱州市套兒河口。航道里程339千米,等級為三級。規劃中還提出,根據腹地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內河航道布局規劃的實施,規劃建設濟南港、聊城港、德州港等港口。

  這也就意味著濟南市境內的徒駭河都將通航。據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港航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徒駭河復航還沒有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還在進行前期的工作,“新的規劃于2012年通過后,已經對一些新建的橋梁進行了規定,防止橋梁高度過低影響后期的復航。”

  根據相關標準規定,三級航道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三級航道尺度的最低標準為水深3.2米、底寬45米。根據《內河通航標準》GB50139-2004,新建的橋梁采用一跨過河,橋梁凈空高度不小于7米。濟陽縣徒駭河管理段段長謝元富告訴記者,徒駭河河面雖然較寬,但是如果要復航還是要進行全面清淤、河道挖深等工作,有一些河道也比較彎曲,可能還要進行一定的取直工作。

  水源是首要問題

  要確保不斷流

  除了相關的水深和河道寬度條件,一個三級航道復航還對河流水量有一定要求,要求水量豐沛穩定。

  要通航,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水源的問題。目前正值汛期,在濟陽縣垛石鎮、太平鎮、曲堤鎮、商河縣白橋鎮等附近的徒駭河上,記者看到,目前水量非常豐盈。但與通航的要求比起來仍顯不足,更別說到枯水期的時候了。“現在的水深在一米到一米半。”謝元富說。

  每年的3月到4月,都是徒駭河的枯水期。“到枯水期,河里基本沒有水,河床都露出來了。”徒駭河在濟南市民王女士回婆家的必經之路上,徒駭河一年四季的變化她都看在眼里。據謝元富介紹,這些年來,徒駭河出現斷流的年份大概有四成,即便不斷流,河面也會大幅收窄,水深不足半米。

  商河縣水務局河道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商河縣共有40萬畝農田要靠徒駭河灌溉,每年用水量巨大。”一旦出現較為干旱的年份,徒駭河的水都難以滿足沿線灌溉需要。2015年,徒駭河上游發生斷流,流經商河后,剩余河水難以滿足徒駭河灌區農戶灌溉的需要。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雜志于2016年6月發表的《徒駭河流域水資源供需預測與可持續利用對策》表示,徒駭河承擔著沿岸的灌溉、生態、工業等用水要求,沿岸的聊城、濟南、濱州等地區用水量巨大,“目前,徒駭河流域供水量與需水量基本維持平衡。”隨著兩岸用水的增加,徒駭河流域的水資源在未來10年至20年不能完全滿足生產、生活、生態的需水要求,建議通過有效措施,使流域水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

  枯水期如果沒有水源進行有效補給,那么勢必會縮短通航的時間,如何保證徒駭河中一直有充足的水呢?對此,位于徒駭河上游的聊城段曾經提出解決措施,可通過多種手段補給水源,如通過黃河水、沿途城市中水、南水北調工程用水和汛期的地表徑流補充水源。

  多處橋梁不夠高

  還有水閘需改造

  在濟陽縣垛石鎮249省道大橋看到,雖然目前徒駭河的水不深,但是橋面距離水面只有幾米。謝元富告訴記者,如果河道要實現復航,這種橋梁的高度恐怕還不夠。站在垛石鎮249省道大橋向東看去,還能看見河道上的一座橋梁,而該橋梁距離水面的高度也不夠高。

  記者沿著大堤向西步行3公里左右,便是邢家渡引黃渠道在徒駭河上的渡槽。邢家渡引黃渠道就是將黃河水沿灌區渠道一路向北自流至濟陽、商河。該條灌渠可以說是濟陽、商河兩縣的生命線,其中渠道可澆灌兩縣100多萬畝農田,并為商河全縣提供生產生活用水。為了讓黃河水順利從徒駭河經過,便在徒駭河上修建了架空水槽。

  記者看到,渠道內并沒有水,如果要實現徒駭河復航,該處渡槽要進行改造,謝元富說:“只能進行涵洞改造或者抬高渡槽。”

  站在渡槽向西望去,便是新修的濟樂高速徒駭河橋。遠遠望去,徒駭河橋距離水面高度較高。而在該橋西側,便是一處小橋,該橋距離水面非常近。謝元富告訴記者,目前隸屬他們管理的就有7處橋梁不能滿足通航需求,需改造。

  商河縣水務局河道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商河縣境內共有11處橋梁,為了實現通航,這些橋梁也需要進行改造。記者步行到商河縣白橋鎮,此處是營子閘,目前營子閘的閘門全部關閉,將整條河道截斷。據相關的水利專家告訴記者,“營子閘長年關閉,只有當汛情水量較大的時候,才會開啟。”如果要實現通航,必須要安裝船閘或者進行其他改造。

  在濟南境內,有約20處橋梁、渡槽、水閘需要進行改造。而在德州市境內,徒駭河沿線包括南營、宮家節制閘、橡膠壩在內共有31處橋涵、管線也要進行改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蔣龍龍 劉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