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動能轉換這一重大歷史機遇,給濟南帶來的影響和變化,是全方位和深層次的。”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曾如是說。最近 ,濟南各區縣一大批新項目集中簽約,產業轉型、布局新動能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許多項目將為濟南未來十年乃至幾十年的發展奠定基礎 。
動輒幾百億
數量上去了

8月29日,在濟南市歷城區招商引資工作推進會議暨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25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332.7億元,其中金融類4個、科創 類5個、商業綜合體類4個、物流類3個、裝備制造類4個、其他類5個。總體來看,現代新興產業、環保項目較多,占比一半以上。其實,這已 經是歷城區今年第二次集中簽約了。在4月21日,歷城區就曾舉辦第一次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當時簽約大項目20個,投資384.7億元。
8月28日,天橋區舉行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儀式。總投資701.6億的21個新項目集中簽約,100億的8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中南高科·中德(濟南)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其中,8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位于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內,涉及新能源、環保材料、現代物 流和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多種業態。
8月9日,魯商新動能科技城項目、氫動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蘇寧山東大區運營中心兼智慧物流園項目等27個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濟南高 新區,總投資額超過1600億元。此次簽約的27個項目,都是產業項目,都是“高大上”的項目,都是對濟南現在和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 。
7月20日,歷下區舉行產業招商專題推介會,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復星集團、華泰集團、中建國際、北京每日優鮮、長生人壽等省內外21 家企業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總金額達400億元。
7月16日,市中區舉行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園區推介會暨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會上,市中區與2627家覆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 分享經濟、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產業基金管理等行業的公司、協會等簽約,還與兩個國家級產業支撐機構簽約。
5月31日,23個重大項目在槐蔭區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高達737.25億元。23個項目里既有文化旅游產業,也有新材料、新科技等。它們的簽 約,標志著槐蔭區在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瞄準十大產業
精度上去了

過去,濟南經濟實力上不去,很大原因是輸在了產業上。一是總量不大。生產總值近幾年處于全省第3位、副省級城市第11位,2016年規模 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僅居全省13位,服務業比重相對較高,但總量較青島少1630億元。二是結構不優。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增加值占 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4;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不足30%,其中重工業比重近80%;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不快。三是后勁不 足。重點建設項目中產業項目尤其是工業項目偏少,“十二五”時期工業投資僅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不足1/3。四是活力不強。民營經濟占 比較低,民營經濟增加值比重僅37.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9個百分點;縣域經濟整體實力較弱,縣域經濟比重僅為42.9%,遠低于青島、 煙臺等市。
正如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所言:“產業是強市之基,產業興濟南興,產業強濟南強。”因此,濟南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 出,要大力實施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力爭通過五年努力,重振產業雄風。
從詳細名單可以看出,各區縣在招商引資中純房地產行業已經大幅減少,重點面向了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量 子科技、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產業金融、現代物流、醫療康養、文化旅游、科技服務等十大產業。
天橋區頗有代表性。工業短板一度是天橋區的痛點,如今,天橋區正強力招商,盡快讓更多的好項目落地。作為天橋區攜河北跨的主戰場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大力發展新材料、智能制造裝備、現代物流等產業,今年上半年,該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5億元,同比增長 16.43%,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2億元,同比增長20.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億元,同比增長67.7%,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8億元 ,進出口總額11565萬美元,新注冊企業300余家,其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9家、外資企業10家,培育、引進上市企業2家,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向中高端邁進
含金量提高了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標準是“四新”,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根本是“創新”,目的是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今年以來 ,濟南在招商引資中最大的亮點也在于一個“新”字。
正全力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標桿區的濟南高新區,在8月9日簽約的27個重點項目就很有代表意義。參與簽約的企業,不少是濟南人熟悉 的老牌傳統企業,包括中國重汽、魯商集團、萬科、碧桂園、國泰君安證券等,然而,它們此次在高新區的投資卻不再是人們曾經熟悉的傳 統產業,而是讓人完全耳目一新的新興產業。
氫燃料電池是綠色經濟下汽車動力的“終極解決方案”,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中國重汽集團投資建設的氫動能汽車產業園項目,總投 資500億元,正是提前布局,瞄準“變道換向”。
萬科、碧桂園是人們熟悉的老牌房地產企業,這次落戶高新的項目卻讓人耳目一新。濟南萬科云城項目是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雙創主題產業 園區,總投資150億元,建設高端產業孵化、高端服務業孵化、國際商務及城市生活體驗四大功能區,以生物醫藥、智能交通、云制造及新金 融為主導產業,構建產業創新平臺。碧桂園“京”動能產業區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將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創新研究院、國科控股合作 建立協同創新和產業轉移中心,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和特種機器人全鏈產業。
滴滴及唯品會山東總部、京東山東大區運營中心兼物流創新示范園區項目、中興ICT新技術研究院項目……它們都是代表中國新經濟、新模 式的獨角獸企業,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前景。
落戶槐蔭區的紫荊文化廣場是香港衛視的區域總部項目,占地約158畝,投資人民幣約60億元,主要涵蓋香港衛視山東區域總部;國內唯一 、輻射156個國家和地區的東亞時尚精品臺;建立東亞板塊的電影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等;成立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研究院山東分院、“金e獎 ”永久性頒獎地址等;建設五星級國際品牌酒店等。該項目對提升濟南的城市形象、國際影響力有重要作用。
打造產業優勢
特色突出了

由于缺乏中央商務區、國際醫學中心等省市重點戰略平臺支撐,市中區的產業發展一度遇到困難。對此,市中區及時調整思路,積極布局 新舊動能轉換,抓住了數字經濟發展“牛鼻子”,實施重點突破戰略。
“大數據已經形成產業規模,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發展大數據產業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 要抓手。”市中區委書記宋永祥稱。
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市中區通過組織開展“數惠市中”行動,實施數聚市中、數創市中、數融市中、數鏈市中“四大工程”。下一步, 市中區將重點打造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占地面積600畝,建筑面積160余萬平米,總投資300億元,將圍繞物聯網、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構建“一園多集群”的產業布局,全力打造4.0版本智慧生態園區。
在剛剛撤市劃區的章丘區,特色產業布局工作也在緊鑼密鼓推進。8月19日,章丘區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園奠基開工,與此同時,總投資15.8 億元的12個項目也完成集中簽約入園。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既要防止“翻牌”“用新瓶裝舊酒”,又要防止“貼牌”,把新舊動能轉換當成筐,什么都往里裝,還要防止“冒牌” ,用過剩產能冒充新動能。章丘區在整治“小散亂污”企業的同時,發現了許多具有成長性、發展性的企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園就可以為 一些好的、有發展前途的企業搭建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