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名城青島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在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許多是關于飲食的手工藝。這些可以吃的“非遺”,帶著人間煙火傳承著一座城市的歷史味道。
即墨田橫香餑餑
即墨田橫香餑餑是當地人操辦喜事或祭拜天地時必需的一種面制品,其制作技藝世代相傳,已有500余年,最具代表性的是田橫鎮周戈莊村的香餑餑,重2公斤左右,有雙燕戲春、龍鳳呈祥和梅花、牡丹等多種造型,融合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祭祀民俗。


在青島只要一提豬蹄,很多人都會條件反射般地蹦出“流亭豬蹄”四個大字。那鮮亮的色澤、清爽的味道、軟糯的口感,而諸多流亭豬蹄中,又以周氏流亭豬蹄為首,有食客以“豬蹄開鍋天下流口水,周公吐哺九州赴城陽”來形容周氏流亭豬蹄。周氏流亭豬蹄制作技藝被列為青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沙子口海灣盛產的鷹爪蝦。由于生活在水流湍急,海洋生物豐富的海城,因此蝦體豐滿,營養豐富,使其為原料加工而成的海米,顏色紅潤金黃,形似金鉤,味道甘甜鮮美,被人們尊稱為“金鉤海米”。

石花菜涼粉在嶗山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海菜涼粉為青島獨有的以海菜、石花菜、鹿角菜所制的涼粉,透明晶瑩,加上蒜泥、香菜沫、香油、醋、鹽、味精等,是解暑佐酒的佳肴。在夏天青島的餐飲點隨處可見,清爽開胃,滲透著蔬菜的鮮味。

香酥雞是魯菜中的特色菜之一,盛行于青島、煙臺等地區。香酥雞選用以高湯蒸熟的母雞制作而成,將母雞去骨留皮,雞肉撕成長條,拌以鹽、香油、味精,用蛋清、淀粉、白面、油炸而成,食用時蘸椒鹽。這道香酥雞具有雞肉脫骨而不失其型,香酥而不失軟嫩的特點。

青島地方特色名吃——“排骨砂鍋米飯”,是由萬和春創始人王世河先生根據百年的祖傳配方,經自己多年來不斷摸索研究,反復實踐精心制作而成。萬和春排骨米飯的特點是口味獨特,肉質酥爛,香而不膩,排骨湯因為燉的時間長,味道很濃郁。

胡姬花傳承古法榨油技藝精髓,升華為古法六藝:“胖花生,嚴選料;秘法炒,留純香;小榨技,見精細;取初榨,得上品;正宗味,真地道;依古法,妙儲藏。

即墨老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黃酒品種,有著四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以黍米為原料,陳伏麥曲為糖化發酵劑,配以嶗山泉水,經自然發酵而成的原汁酒,斤米釀斤酒,具有紅褐透明、微苦焦香、后味深長、盈盅不溢的獨特風格,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工藝、優秀的品質,成為中國北方黃酒的典型代表,享有“黃酒北宗”的美譽。

麻片色澤金黃,形如餅干,未曾入口,先聞其香,片薄如紙,不嚼自化,頗受市民青睞。揉好的面團放到案板上攤成餅狀,用特制的搟槌將面餅搟成1毫米厚的面皮。割齊邊、刷水、撒芝麻、搟槌壓實、切割等多道工序,把大面皮變成寬2厘米、長7厘米的小面塊,最終才能放到烤爐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