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被誤解為對現狀不滿、醫生行業養不活自己……”最近,28歲的醫生王逸(化名)因為《北大清華十余學霸合伙開店:醫生烤串,發表SCI論文可打折》一文,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清華北大”、“醫生”、“博士”等關鍵詞的加持下,話題一度登榜新浪微博熱搜前十名。伴隨而來的,除了源源不斷的客流,還有各種質疑的聲音。
這件事的發酵遠超王逸和合伙人們的預料。10月11日,“北京柳葉刀燒烤”微信公眾號推出了一則聲明:“本店股東入股參與創建,不參與店內日常瑣事……無股東因生計所迫兼職,無股東因職業不滿創副業……”
同日晚上,正在醫院值夜班的王逸無奈地對記者表示,沒有一個股東想轉行,“我們一直的目標就是店火人不火,不想炒作我們個人,但現在被很多人曲解了我們的意思。”

沒有一個股東想轉行
“我們不是純生意人,我們追求利潤,但不追求利潤最大化。”王逸對記者說,最開始有這個想法,不過是想在工作之余再多做一些事情,于是聯合了好友“眾籌開店”。“我們一共有16位股東,有的投錢多,有的就是把自己的國家獎學金拿出來投,只是覺得有一家店是自己的,平時可以放心吃燒烤,挺好玩,根本沒指望一定要賺多少錢。”
對于一些網友“學了這么多年就去干這個?”“浪費國家教育資源”“下班烤串,還能好好當大夫嗎?”等指責,王逸認為,這完全是曲解,“說白了,我們就是手頭有一些余錢,大家想一起投資,但實際上店鋪里的工作有專門的人來負責,更加不需要我們自己動手烤串。”
“我們沒有一個股東想轉行,對現狀更沒有任何不滿,大家工作都很好,都很熱愛自己從事的行業,而且辛辛苦苦學了這么多年,每天研究文獻,怎么可能放棄這些,真的轉行去烤串?”
王逸說,最初開店只是想著能正常維持下去,能保本就會繼續開下去,“因為除了賺錢,我們更想把這個店打造成一個據點,可以和朋友聚會,認識更多業界的朋友。”這也是王逸把店名起名為“柳葉刀”的原因之一。

開張半年已實現盈利
正因為和醫學圈有著密切的聯系,剛剛開業的“柳葉刀燒烤”就在北京醫學圈里闖開了名聲,“有很多業界的大牛和老師專門過來捧場,剛開業的時候就收到了很多名片,有的一看‘北大博士生導師’,還有一個業界的泰斗級人物,專門帶著科室的人過來吃飯。”
“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之前有一個北大醫院的哥們到我們店吃飯,有點喝多了,聽說隔壁是北大附屬醫院的,就要和他喝一個,但人家覺得他喝醉了,不想和他喝酒,他就在店里喊了一聲‘是北醫就站起來喝一個’,結果嘩一聲,店里大部分客人都站起來了。”
這在王逸看來遠比賺錢更加珍貴,也讓他更加堅信,要好好打造這個“據點”。
于是今年9月21日,柳葉刀燒烤推出了“發了SCI就免單”活動,這個被稱之為“史上門檻最高霸王餐”的活動,剛在公眾號發布不到1小時,就突破了10萬+的閱讀量,也引來了新聞媒體的關注。
對于這個活動,有網友質疑為“炒作”,但在王逸看來,只是想給學術界的同行更多的實惠,“之前有人開玩笑會說‘SCI’是什么?能吃嗎?我們現在就可以回答‘能吃’。”
王逸說,目前店鋪的財力有限,如果未來財力充沛,他們還想給醫學圈的同行們更多優惠,“我們打算辦一些針對夜班醫生的活動,他們拿著夜班值班表格到我們店里就可以打折,只是目前的成本還辦不到。”
此外,王逸告訴記者,目前也正在打造線下的據點活動,“我們和一些科學類的公眾號合作,利用我們下午不營業的時間,免費提供場地給他們來舉辦科學類的講座,他們來邀請主講人,我們來提供場地,年輕的大夫或者醫學生都可以免費過來聽。”
如今,柳葉刀燒烤雖然開張僅半年,但已經實現了盈利,而王逸和合伙人們,除了最初創辦時投入了較多時間和精力,目前都回歸到了正常工作之中,“我們店交給了專門的人來打理,我們會把握好大方向,但不會每天都跟著。”
王逸說,即使未來燒烤店發展壯大,自己也不會考慮放棄自己的工作,“我可能會找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但我還是更熱愛醫學行業,也從未想過放棄。”
[對話] 曾在店內“問診”病人
記者: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開店想法的?從籌備到開業用了多長時間?
王逸:我是從去年開始有這個想法的,當時和身邊的人說了一下,但大家都不是很支持,覺得我沒有餐飲方面的經驗,我就猶豫了一下,但后來我覺得什么事一開始都是沒經驗的,我學醫一開始也沒有經驗,都是慢慢摸索出來的。
于是就繼續構思,后來覺得想法日漸成熟,可行性挺高,就開始著手去做了,聯系了一些好友一起合作,我和另一個合伙人出了大部分的錢,其他人出的就少一些。目前一共是16個股東,基本上是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還有幾個是在讀的博士。我們從年初開始籌辦,4月份就開始營業了。
記者:為什么會考慮開燒烤店?很多醫生都認為燒烤不健康,甚至有人說“燒烤致癌”,你怎么看?
王逸:開燒烤店就是覺得家鄉的燒烤好吃,而現在年輕人聚餐都是火鍋或者燒烤,也是一種趨勢。至于燒烤不健康,我們可以看看中國的其他菜系,東北菜咸、湘菜川菜辣,淮揚菜雖然相對清淡,但濃湯里也都是高油,所以如果真的談起養生,大多數菜都沒法兒吃。
而且另一個問題是,所有拋開劑量來談危害的,都是不準確的,燒烤每天吃肯定不健康,但幾個月吃一次,并不會導致人體變得怎么樣。包括說燒烤致癌,也是一樣的,不能拋開劑量來談。而且凡事都要講證據,我們查文獻查慣了,談到什么事都是先看有沒有證據,沒有證據的個人理解是不準確的。
我們也不是在強調燒烤多健康,意思是有些東西不必上綱上線。
記者:目前開業半年了,店鋪的運營情況怎么樣,能實現盈利嗎?
王逸:我們剛開始開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盈利了,后來8月份的時候虧損了,因為我們店開在學校旁邊,學校放暑假,我們的生意也就變淡了,現在開學后就繼續開始盈利了。
我也沒想到能一開始就盈利,這個還是很驚喜的。但盈利的錢都是繼續投入到店鋪里的,并沒有對我個人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
記者:我看到你們的宣傳標語里寫著“一言不合就問診”,平時真會在店里接觸到病人嗎?
王逸:這個真的有,之前有一次,我剛好在店里,聽到有客人在聊治病的事,說家里人得了癌癥正準備手術,現在打算吃中藥什么的,我聽到后就大概問了一下,看了一下他們家人的資料,覺得他們說的方法不對,在病人目前的情況下,是不可以貿然動手術的,應該先放療,之后再進行手術。我就和他們講了我想法,讓他們作為參考。
還有一個類似的事情,有客人看我在店里招呼客人,就問我是不是老板,然后問我她能不能吃燒烤,我當時以為她懷孕了,后來她說她是直腸癌晚期復發了,我心里就突然很沉重,就坐下來和她聊了聊,把她之前治療的經過都問了一下,發現她就醫的醫院很一般,我就給她引薦了一個對直腸癌這一塊很資深的醫生,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現在也保持著聯系。
“可以失敗,但不能是因為食品安全而失敗”
記者:在之前的報道里,你說過“醫生需要副業”,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對收入不滿意嗎?
王逸:完全沒有,實際上我的原話并不是這樣的,當時確實我有一個師兄生病了需要錢,我覺得囊中羞澀,想著如果能有更多的錢就好了,但并沒有嚴重到我需要這個副業來賺錢養家的地步。
說實話,開了這個店后,我的生活質量并沒有得到什么提升,同樣,未來這個店倒閉了,我的生活質量也不會下降,這個店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據點,可以交朋友的據點。
其實我們最初開店,就覺得這個店只要能正常維持下去就可以,能盈利的話最好,不能盈利能保本也會繼續開下去,因為我們可以用這個店交很多朋友,獲利的不僅僅是錢,通過這個店可以認識業界更多的朋友,這個對于我們來說同樣重要。我們不是純生意人,我們追求利潤,但并不追求利潤最大化。
記者:網上有人覺得這個副業有可能會影響你們的主業,你們在開店時,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王逸:我們考慮過,但覺得不是問題,因為我們清楚這個店是怎樣的模式,我們雖然參與了投資,但并不參與到日常的經營中,只是最開始創建時大家比較關心,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但差不多一個月,等大家的熱乎勁過去了,還是都各自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對于這個店,我們會把握好大致的方向,但平時不會每天都在店里,我現在幾乎一個月都不去一趟,因為運營平穩,也不需要我出現,我是主要的負責人,我都不需要經常出現,其他人更不需要經常出現了,除了下班后朋友聚會時大家會過去,平時不會耽誤我們的工作時間。
我有時候會花一些時間來看一下大眾點評,幾天會有一兩個點評,所以也不是每天都看,看到有差評就截圖發給店長,讓店長來整改一下,僅此而已。
記者:之前曾有個著名高校的畢業生賣豬肉,在接受采訪時曾說自己給學校“丟臉了,是負面教材”,你們在開店時有過類似的想法嗎?
王逸:說實話,我們在開店時也有這個顧慮,但我們當時是這么說的,開燒烤店本身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我們可以倒閉、可以失敗,但一定不能因為安全事故而倒閉,不能給自己學校抹黑。誰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我們可以失敗,但不能是因為賣假羊肉、地溝油而倒閉,賠錢可以,但不能做出這種事,這也是我們的底線。
雖然我們股東經常不在店里,但店里負責食品安全檢查的這一塊有自己的親戚,能很放心的讓他幫我們做好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