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2017山東省管企業與中科院院屬單位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山東國資系統與中科院院屬企業簽署了7項戰略合作協議。土壤修復研究院、激光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在山東實現落地。院企合作,探索股權合作模式,成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種重要探索。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德州市政府共建土壤修復產業技術研究院,以此為起點,推動產業化示范基地、土壤修復公司等產業化合作發展。而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濟寧市政府,則在魯抗醫藥建設生物技術產業化試驗平臺,打造開放式、國際化的工業生物技術成果匯聚和轉化基地。以此為起點,推動菌種改良、紅景天苷等生物制品的產業化合作。
“環境治理和藥劑都是土壤修復產業中很重要的一環。”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振峰說。而在醫藥方面,華魯集團旗下有兩個上市公司,在成果轉化、市場開拓、技術研發和人才培育上都有較好基礎,中科院的合作正是看中了公司的基礎,實現優勢互補。“拿土壤修復來說,德州市面臨著老城區改造,城市建設用地的土壤修復,另外,德州是山東農業種植的重要區域,農耕用地土壤修復也是巨大的市場。”楊振峰介紹。這兩大產業都是聚焦“四新”經濟,瞄準了產業需求。
除華魯集團兩個項目落地之外,國惠基金與山東能源重裝集團合作,引入央企、員工持股新設項目公司,在新泰市合資設立激光器產業項目,首期投資1億元,建設形成10億元級別規模的激光產業園區。“這個項目利用了西安中科中美公司在激光器方面的研發優勢,山東能源重裝集團的市場資源優勢,國惠基金在資金和資本運作方面的優勢,將聚焦大功率光纖激光器或半導體激光器的研發、生產與服務,在金屬激光切割、焊接、熔覆等應用領域創新合作。”山東國惠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少明說。
另外,兗礦集團有限公司、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簽署全面合作備忘錄。山東能源集團濟南泰星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簽署技術開發合作意向書。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兗礦集團東華重工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
記者觀察到,此次山東省管國企與中科院的合作,探索了新的合作模式,多家省管國企都在往股權合作、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方向使勁。而這種合作模式更加有利于調動院企合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